首页 > 视频 > 新华聚焦 > “大农业”需要“大金融”:新型农业需新型金融服务助推

“大农业”需要“大金融”:新型农业需新型金融服务助推

2014-12-17 14:55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时长:20分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视频介绍

搭建平台,解决农村金融信贷“信心不足”,金融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愈大俞强”,创新机制,农业金融服务期待风险共担,本期《走向卓越》,聚焦黑龙江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敬请收看。

“大农业”需要“大金融”:新型农业需新型金融服务助推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责任编辑:赵鼎

日期:2014-12-17 14:55

视频文稿

2014年,素有“北大仓”之称的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预计全年粮食总产达到1360亿斤以上。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粮食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农资团购、大机械耕种、订单农业、产业链延伸等举措使得土地收益逐步最大化。

然而在许多地方,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也遇到了“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农村担保抵押少、农业金融产品少、信贷风险大,使得许多银行机构对农村金融信贷“信心不足”。近日,记者走访了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县,探寻这些地方探索农村金融服务的先进经验。

建立健全土地经营权数据体系

在黑龙江省克山县行政大厅里,一本本条目清晰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档案》,记录着克山县域内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的土地流转、经营规模以及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详细情况。

这个详实而庞大的数据体系是克山县利用6年时间采集完成的,数据涵盖了克山县95%的土地经营权属。由政府部门统一管理备案的“土地经营权大数据”,使得金融机构在进行信贷服务的时候,有据可查,规避了“一地多贷,贷款主体无偿还能力”等金融风险。

克山县农村合作经济管理总站站长 徐洪刚:信贷双方在信贷过程当中,我们政府主要是搭建了一个平台。为金融系统,为农民起到一个抵押的平台、登记的平台、处置的平台、服务的平台、监管的平台。解决了金融系统想放不敢放、农民想贷贷不到的问题。

克山县农村合作经济管理总站主任 赵红成:(全县)总农户是96821户,截止到2014年,流转面积是达到了227.8万亩,规模经营达到267万,分别占75.4%和88%。农户确定土地流转合同7.6万份。按照从村签订、乡见证,按照这种约束和县里的监管,形成了档案,为了金融机构贷款有了风险的保障,也就解决了贷款难的问题,解决贷款风险的问题。

据介绍,在克山县,每年约17亿的农用资金里,通过金融服务途径,可以解决约14亿,占比达82.3%。这么大的农用资金流来源于金融业的支持,这种现象在黑龙江省其他粮食产区还不多见。银行面向的主要贷款对象是成规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经营权三年轮换放款”、“预期收益、资源担保抵押”等具体措施,在信贷时间和空间上,给金融机构充分的缓冲以及汇款保证,使得金融风险进一步降低。

克山县农村合作经济管理总站站长 徐洪刚:主要我们就是围绕着,如何能使农民自有财产成为金融机构有效抵押物,如何发挥农村集体资源,在金融机构发挥担保作用,如何推动农村各家金融机构开发出适合农村新产品等问题。通过我们市委提出土地经营权、预期收益权、农民财产权、农村资源担保权,四权抵押,解决了这个农村金融担保难的问题。在具体运行当中,我们首先是出台了四权抵押的相关文件,作为金融机构,办理贷款的这种政策依据,同时我们利用县乡村三级流转服务平台,承担起抵押登记的职能。为了防范风险,我们又在县乡村三级建立了风险监管组织,确保贷款无风险运行。

建立农村金融诚信体系

政府“搭平台,供数据,定方案”,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二人转,成为了由政府、经营主体、金融机构、担保公司、上下游产业共同参与的大戏。“利益分配趋于合理,金融风险进一步摊薄”,使得在其他地方并不活跃的农村金融市场,在克山县却受到许多金融机构的关注和青睐。

克山县农村合作经济管理总站 主任 赵红成:现在克山县已有六家银行在我这儿开展了业务,农村信用社、工商银行、龙江银行、哈尔滨银行、村镇镇上银行和农业银行,都在我县分别开展了业务。现在(放款规模)最大的是农村信用社,2亿8千多。单笔贷款(最大的)是哈尔滨银行,单笔贷款1500万,工商银行(单笔)放款1000万。

在中国人民银行克山支行,工作人员为记者演示了专门为农村信贷研发的“黑龙江省县域信用信息管理系统”。这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克山支行自主研发的一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等级评定系统。信用度达到指定分数的经营主体,甚至不用抵押和担保,就能从认可此评级系统的金融机构贷到款。

人民银行克山支行副行长 任显富:因为银行放款都是有风险的,贷款有风险,怎样把风险降到最低。要说一点风险没有,不可能,因为搞经营都有风险,所以他就在信用上去下力气,过去我们都是一家一户,自己都是搞一套,自己有一套模式,去搞农民啊,还是合作社的,信用怎么提高,他有一个考核标准。但是现在我们从09年开始,我们搞这个(系统),整个把全县的农民合作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都纳入到信用体系建设当中来,这样一个是他们省去很多麻烦,节省成本,他们也非常欢迎。

人民银行克山支行副行长任显富介绍,商业银行对农村金融“兴趣不高”的原因,除了风险高以外,还有网点建设、人员投入费时费力等因素。没有基础数据支撑的农村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只能望而却步。而克山县“农村信用体系”的建立,就是以专业金融机构的眼光,对经营主体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定。

人民银行克山支行副行长 任显富: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各家金融机构提供一个平台,提供一个参考。把农户合作社包括家庭农场,这些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他的信用等级得到什么程度,给他提供去。这样商业银行在贷款的时候,贷前调查就知道了他所贷款对象是什么信用程度,他就可以决定贷与不贷了。实际上主要目的是这个。

记者通过工作人员演示看到,这套体系非常精细,从经营规模、土地数量、农机具情况、农作物品类、有无订单、上下游产业、是否有不良记录等几十个项目,对经营主体进行评分。

内容信息是否全面,直接决定经营主体的得分和等级的高低。在900多家经营主体里,被授予最高等级AAA级的只有四家合作社,而这四家合作社的贷款额度在各银行也都达到1000万元以上。

人民银行克山支行副行长 任显富:克山县主要是农业县,工业不是太发达,主要是以农业为主,特别是合作社,合作社做的非常好,也做的非常大。这样,其他金融机构认为这也是一份蛋糕,我觉得是他分一半蛋糕。这样很多包括他的上级行,都往这里投入资金。可以说,现在克山县的农业是一个资金洼地,很被这些商业行看好。

金融扶持助合作社愈大俞强 

李凤玉是仁发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当家人。2014年,建设银行为仁发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量身定做”了总额度为1亿元的信用贷款,这让李凤玉计划的粮食烘干项目的3000万资金缺口有了着落。

看着堆成小山、等待烘干的玉米,李凤玉告诉我们,这一个项目,合作社就有近400万的收入,等于多种了2万亩地。充足的资金支持让合作社逐步“从向种地要效益,发展成为向产业要效益。”

仁发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李凤玉:特别是我们在搞玉米的烘干和仓储这块,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没有这笔钱,我们就建不成,建不成就没有效益。特别我们自己生产的玉米,通过烘干、仓储,每吨粮最低纯效益要增加150块钱左右,所以这个效益比较好。如果我们三万吨玉米,那就是400多万,这就是等于这400多万块钱,相当于我们得再种植,你得种植达到2万亩地以上,才能收入这些钱,所以这个效益是非常好的。

李凤玉说,现在回想起来,合作社从小到大,哪一步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现在,许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负责人来李凤玉这里取经,问的最多的也是贷款融资方面的问题。李凤玉把经验归结为政府、银行和经营主体联手搭建的平台。

合作社理事长 李凤玉:我认为你不用学,你学什么学,就是你哪级政府你作不作为的问题。你政府做为了,你勇于去为新型主体负责,那你就去搭建平台。把这个平台搭建好了,你这个新型主体他就能融来资,你也就有发展了。我们合作社,得说县政府和这几个银行,非常作为。特别是银行,也大胆尝试用土地经营权去抵押,来给我们贷款。包括我们乡里和县农经总站,都给我们出了相应的手续,土地进行确权和反担保这些东西,才能贷到款。

2014年,仁发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可贷款额度已经扩大到1500万。更让李凤玉高兴的是,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相关领导在考察合作社后,主动抛来了橄榄枝,为其设计了总额度为1亿元随用随贷的信用贷款。这让李凤玉感觉到,成熟的规模型经营主体同样也可以成为商业银行的大客户,涉农贷款这块蛋糕越来越大。

“土地经营权大数据、农村信用体系建立、规模型经营主体吸引金融机构资金”,这是克山县农村金融改革带给人们的成熟“克山模式”。但从克山的运行情况看,这样的模式从培养到建立需要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在黑龙江省其他农业县份,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土地确权并流传、农村金融改革是同步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中小型经营主体“贷款难”,是许多地市着力解决的问题。

黑龙江省肇东市也是农村金融改革试点之一,这个县的土地确权工作还正在进行中,多数经营主体还不能直接用“土地经营权”贷款。解决“贷款难”的方法之一就是,由市政府引入有资质、有实力、有开展大规模农业生产能力的第三方担保公司,来为经营主体进行担保。

肇东市农村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庞树军:2013年注册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以新型规模经营主体为服务对象。肇东茂源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金是1亿元。担保公司成立之后,一个用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为啥他去抵押,他下面有农机合作社。新型规模经营主体的土地抵押给我,然后我给你提供资产抵押,上银行去贷款。如果你还不上银行贷款,我收你地,因为他有农机合作社。

除担保公司外,肇东市还拓宽了农村贷款抵押的门类,比如可以用农民在城市中的房产进行涉农贷款抵押;用农产品订单抵押;用大型农业机械抵押等。而农业生产上下游产业中有实力的农资公司、粮食销售加工企业也都可以为其合作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贷款担保。

农业金融服务期待风险共担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各方对于农业贷款风险持有不同看法。一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表示,他们对农业投资相对谨慎,绝大多数经营主体信用度高,所以农业贷款的风险很小。而金融部门则惧怕重大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

肇东信用社主任 矫洪海:信用社为啥不敢这么大面积的放款,真要出现大的自然灾害,那我们自身都保不了,可能就要退出市场。因为经营风险,这风险太大了。比如说你今年放10个亿的贷款,一下受灾了,5个亿收不回来,那么按照银监局的管理监控,你达不到风险监控指标,你就破产了,退出市场了,所以我们也很担心这个问题。

其实,金融机构的这种担忧在2013年黑龙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水时就已经显现。农业保险额度低,农民抵御金融风险意识差,造成了相当一部分欠账,需要信贷双方慢慢消化,而这样的情况是商业银行最不愿意面对的。

为此,相关人士建议,应建立由政府、信贷双方、保险业、担保公司、农业产业链等组成的风险共担机制,提高经营主体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加抵御金融风险的受力面积,从而减轻金融机构的压力。

肇东信用社主任 矫洪海:对于农业贷款这块,最好是由政府部门出台一个农业保险机构,对农业农村种植业进行保险。那么政府补贴一部分资金,农民再个人负担一点,甚至金融部门你再给予一定的利率支持,农民就全部入农业综合险之后,那么这个自然灾害风险就可控了。

肇东市农村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庞树军:地方政府必须保障,给银行提供一个资金安全回笼和着陆的一个平台。因为这个风险,银行自己做不了,这个必须依赖地方政府。所以在这方面,地方政府必须要担当起责任来。而这个也恰恰是决定着银行部门能不能贷款、敢不敢贷款、能不能大规模向农业注入资金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它是非常关键的,你给我搭这个平台了,我确实认为资金回笼有保障,那我才敢贷。

在采访中,一些经营主体的负责人也表示,希望国家对农贷利息进行调整。据了解,农贷利息由各金融机构自主制定,各地区间也会有所不同。黑龙江裕村香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旭旺告诉记者,如果贷款100万,按照当地的利息和支付担保机构的费用,他一年要拿出10到12万的利息。

黑龙江裕村香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旭旺:要是通过担保公司贷款,像我现在是8厘4 ,是年利率,月利合7厘,。要是通过担保公司是收1.6至3.6个点。要是正常的贷款额度,应该达到1分2,1分2就合利率合到1分。这个1分利息基数,对于农业生产和种植,就是种玉米,这个收入开销有点太大,老百姓有点吃不消。因为本身玉米收入量有限,要是100万块钱,1年就得12万块钱利息拿出来。因为收入和它的产出比就应该不符,这样要有这么高的利息,对于我们来说,发展会很受限的。

针对目前普遍千分之八左右的农贷利息,一些金融机构表示,这是因为农贷的网点投入和人员投入都比较多,这部分成本造成了农贷利息比较高。

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农贷的利息需要市场调节过程,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到农贷中来、竞争这块市场,就会使这个利息日趋合理。

也有专家表示,考虑到国家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和对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需求,可以对符合要求的经营主体进行补偿,从而促进农村金融业的良性发展。

近年来,黑龙江省的许多市县,都把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资金需求量大和融资难之间的矛盾,作为推进现代大农业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按照“政府做环境,银行做产品”的工作思路,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积极探索金融服务“三农”的创新路径,使银行想放不敢放、农民想贷贷不到的“断桥”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中国是农业大国,但金融业如何更行之有效地介入现代化农业发展还是个新课题。随着农业改革的逐步深入,农业生产方式在变,新型农民的思维在变,金融业看待农业的眼光也在发生着变化,。而这一过程中,农业和金融监管部门如何搭建平台,提供政策扶持和有效监管,也是助推农业金融事业良性运转的重要基础和有效载体。(新华社记者:何山(黑龙江分社)、马迪(黑龙江分社)、高颖)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