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频 > 新华聚焦 > 一场骗贷引发的思考:P2P“去担保化”再探讨

一场骗贷引发的思考:P2P“去担保化”再探讨

2014-09-18 15:14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时长:20分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视频介绍

当P2P互联网金融狂欢遭遇红岭“骗贷”迷局,监管发声,“去担保化”是否箭在弦上?饱和化担忧,如何厘清P2P、担保界线?质押、保险定制化……行业发展如何完善风控?准入门槛之辩,监管如何补位?本期《大趋势》敬请期待。

一场骗贷引发的思考:P2P“去担保化”再探讨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责任编辑:赵鼎

日期:2014-09-18 15:14

视频文稿

一、P2P又怎么了?

正值秋天入学季,学生返校上课,又是一个汲取知识的好时节。而纵观各行各业,上上下下,本着“舍得投资”的理念,持着“活到老,学到老”的觉悟,都在不断学习和总结中进步。

P2P行业中,求学者甚多。作为行业“大佬”级别的红岭创投,近来学到了一课,也付出了高昂的学费。

28日,红岭创投董事长周世平发帖称“利空来了,慢慢消化吧”。与此同时,红岭创投官方发布的消息称,“广州纸业项目涉及借款本金总额1亿元,由于案情复杂,已经在广州市公安局经侦大队报案,同时在深圳福田法院立案。”

P2P网贷平台“理财范”CEO 申磊:相对于踩了个地雷。但是有它的特殊性,一个事情,它是整个造纸行业,相当于有诈骗性质在里面,向银行骗贷等等的方式。

申磊,P2P网贷平台“理财范”CEO,对于行业最新动态,他和他的团队都会在第一时间剖析和研究。

“红岭事件”是P2P史上金额最大的一笔“利空”。按照周世平的说法,红岭创投本次巨额坏账的原因是“企业与仓库物流合伙犯罪,将货物重复抵押给银行进行骗贷”。

红岭创投当日发布的官方声明显示,平台的广州纸业项目借款涉及借款本金总额1亿元,相关公司包括广州翠月纸业、广州琳烽信纸业、广州鸣瑞贸易和广州金山联纸业,借款金额分别为2000万元至3000万元不等。

而接下来,“遇到事儿“的红岭创投对坏账的处理方式,再次触动了P2P行业对于“去担保”的热议。

花果金融CEO 惠轶:那今天红岭的这个事情,更多的问题大家不是说惊讶于有违约,更多的大家是担心如果出现违约,特别密集的出现一些相对比较大的违约的时候。今天我们传统的担保方式是不是抗得住,所以大家对红岭这个问题的更多的担心是说有一下出现了一亿的坏帐,那是不是红岭会被这一亿个坏帐压死?

红岭创投最终选择以垫付的方式来补偿投资者。事实上,为规避风险,许多平台已经开始着手去担保化,像“担保模式”的开山鼻祖——红岭创投、有利网,都转而采取“风险准备金”的形式保障投资者权益。但此次“红岭事件”也令P2P行业清醒地认识到采用风险准备金的模式实质上并没有达到去平台担保的目的,而仅仅是一种增信手段。

P2P平台如何回归中介本质?行业怎样摆脱刚性兑付?去担保化如何推进?监管者举着“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行业一线人士对“一刀切”连连摇头,学者们称道“剪不断,理还乱”。

二、“去担保化” 靠谱吗?

1、监管层声音:银监会指路“信息中介” “去担保”或提速

如何加强网络金融活动监管,2014年监管层可谓动作频频。从年初,P2P行业监管明确划归银监会开始,便开启了一波P2P机构调研之旅; 4月份,划出P2P监管四条红线:明确平台的中介性;明确平台本身不得提供担保;不得搞资金池;和不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5月,陆金所、人人贷、红岭创投、点融网几大P2P巨头又齐聚银监会,开起了闭门会议;7月,银监会创新监管部主任王岩岫在“2014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表示,P2P机构应当明确定位为民间借贷的信息中介而非信用中介,同时P2P平台自身不得进行担保,不得承诺贷款本金收益以及不承担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银监会高调提出的五大“底线”——明定位、不碰钱、有门槛、重透明、强自律,在行业内掀起一片热议之声。

银监会指路“信息中介”,是否意味着 P2P平台的“去担保”改革已箭在弦上了呢?

花果金融CEO 惠轶:从监管上面,无论是从大的策略跟方向来讲,第二个从执行方面来讲,我认为一个强监管在最近的半年到一年当中出台,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第一个,首先监管到底管什么?这件事情其实现在也没有明确,第二点就是从监管的经验来讲的话,它是垂直监管体系。你让它去管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几千家小型的P2P公司,可能从它的监管经验来讲的话,它也管不了。所以目前来看,我觉得监管可能的措施是通过首先是行业的业务指导,再加上一些行业协会的辅助监管,可能是从这个层面上来做会更多一点。

2、研究者声音:一刀切不可取 存在即合理 去担保化慎、稳、慢

无垫付、不网贷,曾经成就了担保的一夜辉煌;回顾历史,是否存在过纯中介的P2P平台呢?答案是肯定的,有,拍拍贷创业之初就定下了“平台不承诺垫付本息”的铁律。结果又有几分如意呢?拍拍贷希望用小额投资的模式向投资人传递“分散投资、规避风险”的理念,但却最终导致了交易金额的大幅落后。

作为中国首家网贷平台,拍拍贷2013年的业务量刚刚突破10亿元;而创立于2009年的人人贷,在2013年实现了15.69亿元的平台交易量;截至2013年末,上线仅12个月的开鑫贷,平台累计成交额超过23亿元。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不垫付的拍拍贷,曾为我们演绎了“去担保化”后的落寞景象,时至今日是否时机成熟?业内有关去担保化“慎、稳、慢”的呼声也是声声入耳,值得警醒。

叶映辉:现在监管机构对于这种去担保化的态度,包括这个呼声也比较高,我个人觉得这个问题肯定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去担保化。但是可能会有一个动态的过程,这种担保化,未来的担保化,你不要为了去担保化去担保化,实际上你应该有一个更加稳健的、更加朴实的一个风险对冲的手段。

3、行业内声音:P2P和担保的“扯不断” “理还乱” ;担保饱和化了么?

“去担保化”靠谱吗?面对这样的质疑,回溯P2P和担保这些年“扯不断”、“理还乱”错综复杂的历史,就会知道答案并非那么简单:由于缺乏像欧美那样完备的征信系统,无法利用大数据分析开展业务,P2P网络借贷在进入中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水土不服之后,便开始进化演变,逐渐出现了承诺保障本金或利息的经营模式:一些公司通过引入资金垫付、担保制度或准备金等方式来保障出借人的利益,进而推动小微企业的融资。让曾经“红极一时”的担保模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显然不是朝夕之功所能促成的。

P2P网贷平台“理财范”CEO 申磊:P2P担保的模式,对于企业做这个模式本身而言,我们认为包括红岭也是一样,它虽然是在做大额的像银行靠拢的有担保的业务,另外一方面,实际上它有大量的个人信贷在上面。其实我觉得实际上对于我们的发展而言,其实我们需要两种资产相结合,我们一直所提倡的包括合作投资者,包括资产配置。我们会提示用户,会提供多类的产品,一类就是有担保的这一类融资性担保公司,可能相对风险偏高,理论上相对偏高,收益会相对高一些的一种模式的产品,第二类是这种散的小的,风险相对分散的这类的表,可能这类就是我们未来做的。

“用自己的资金池给自己做担保”风险暗藏,不是长久之计,也受到了来自监管层的频频施压,“去担保化”势在必行。行业内的领军企业,陆金所已经开始有所行动。今年5月份,陆金所率先表示未来P2P业务的发展规划计划取消第三方担保,采用个人信用评级的方式开展,允许投资者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自助选择投资产品。

多家P2P平台随后纷纷跟进,“去担保化”模式可谓五花八门:像你我贷三季度计划推出的无担保的产品就属于“裸奔”模式;红岭创投今年3月份启动的风险准备金模式;还有联姻保险企业、借力第三方担保机构,多管齐下、转移风险,效果如何,仍然有待观察。正如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所说,曾经为其担保的平安投资担保公司即将触碰担保额度为注册资本金10倍的杠杆红线,“去担保”旅程势在必行。担保是否已经饱和化,已然成为全行业的共同忧虑。

花果金融CEO 惠轶:如果说以今天几千亿的规模增长,仅仅靠担保端这样的方式肯定是没有办法满足这个行业或者是这个市场的需求的,所以去担保化,其实我觉得更多的在于我们会出现更多的更加多样化的风险对冲措施,但是它对于投资者来讲的话,就不是裸奔。

三、行业如何不触雷 更好更健康发展

徐红伟在最近撰文指出,在目前惩罚措施不完善的背景下,如果平台不赔付,不排除平台与借款人合伙“坑”投资人。看国外,如LendingClub虽然自己不垫付,但它有银行这道“关卡”卡着;像小马Bank、招商银行小企业e家,一样没担保。那是因为他们自身有成熟的风控体系,且其依托的银行风控体系有一定的公信力;还有人可能会说,完成投资人教育。大方向没错,但不能以投资人自己的资金完全不受保护、完全暴露在平台和借款人的道德风险口之下为代价,否则投资人只有离场。

叶映辉:互联网金融核心是金融属性,金融实际上是两端,一个就是风险控制跟资产的配置。

花果金融CEO 惠轶:我们讲去担保一定不是让投资者会去裸奔,而是可以用其它更多的风险对冲的措施,来去让这个市场变得更加的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打铁还需自身硬。P2P平台也在悄然转变,多层次拓展风险对冲措施,完善自身风控体系构建。惠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更多的风险对冲正在被探索,取代担保的模式。

花果金融CEO 惠轶:其实你可以看到很明显的,就是在去年,特别是今年上半年的时候,所谓的担保端的业务是P2P业务中间相对比较占大部分的。但是在下半年的时候,除了我们担保端的业务之外,你会看到保理,那么所谓保理业务它本身是用我们讲的订单质押或者掌管质押的方式。包括还有融资租赁,这个业务就更多的是通过这种租赁权的转让。

在叶映辉看来,在监管相对滞后、征信不完善的情况下,保险等第三方机构的增信对保障投资人权益也显得尤为重要。

叶映辉:那这个里面要取决于保险公司实际上它的一个作业习惯。因为保险公司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个准公益的角色,如果保险公司从一开始对这种资产,包括互联网金融资产采取的不是风险厌恶性的角色,而是说我们坐下来聊这个事情,真正的把这个费率、把这个资产每一端的环节给它梳理清楚,我觉得这一个可能会提速,这是一个大的方向。

平台与保险公司合作通过数据和经验的积累,完善及融合丰富双方现有的风控模型,科学设定费率。但是,我国当前缺乏足够的平台数据评估风险。险企在和P2P平台展开合作时还要且行且冷静。

截至目前,保险+信贷的合作模式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多家保险公司正在就介入P2P行业风险防范进行探索,风险因素是重要考量。

花果金融CEO 惠轶:实际上今天的保险公司也在积极的去探索和设计,在P2P这样一个领域是不是可以有相应的一些合适的保险产品出来。包括一直在中国其实没有发展起来的很大的风险衍生品叫CDS。

正在筹备的北京P2P网贷协会也在高度关心这个问题。相关负责人表示,CDS相对于担保和保险更有优势,目前,正在研究CDS在P2P行业的应用。

花果金融CEO 惠轶:大概现在CDS在美国的交易规模大概是七十万亿美元左右,那在中国实际上CDS这样类似的风险对冲产品、衍生品还没有出现,但是这样的类似的产品可能在未来P2P市场上也会出现的。

业内一些声音认为,今年底或明年初,P2P行业将进入行业洗牌期,这是因为两三年前P2P平台做的长期借款将要到期付款,而这将考验P2P平台风险控制能力和运营模式的可靠性。

P2P行业“大玩家”也开始发力。继阿里巴巴于8月末上线“享定期收益、可随时变现”的招财宝平台后,搜狐也于9月2日推出搜易贷平台,聚焦民间小微额借贷。联想控股旗下的联想之星投资1000万元上线P2P平台银豆网,京东商城也传出消息,其P2P业务开始内测。更有传统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纷纷布局抢滩P2P市场。申磊对此问题就颇有感触。

P2P网贷平台“理财范”CEO 申磊:大家觉得互联网金融这个事情是不可逆的,第一是不可逆,然后对于他们资金实力雄厚的平台公司而言,又有资源,首先觉得他们做这个事情会觉得是理所当然。因为互联网和金融实际上是冰与火,各自的属性不一样,有很强的对立性。但是你要找一个很好的临界点,实际上需要一支非常专业的互联网团队和一支专业的金融团队的一个融合,我相信它能做好,不是想当然的有好的资产,搭一个平台就能去融资了。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7月底,全国共有P2P平台约1200家,网贷行业借款人数已接近19万人,投资人数更是超过44万人。然而另一方面,P2P网贷的风险问题也不断浮出水面。数据显示,2014年倒闭和跑路的P2P平台共有61家,仅在8月就有15家P2P平台出现问题,老牌P2P平台红岭创投更曝出“亿元坏账门”。从这一点看,巨头们的入局,又将会给P2P网贷格局带来何种改变有待观察。

四、监管缺位 雾里看花

1、红岭创投“震后” 准入门槛的监管思考

红岭创投掀开了广州纸业“地震”的冰山一角,银行贷款和大量的民间借贷资金都牵涉其中。而这只是一年来整个P2P行业的一个缩影,各种P2P平台的倒闭、跑路、非法集资事件不绝于耳。面对这样一个无准入门槛、无监管、无行业规范和自律的行业,却仍有大批的资本在抢滩市场, VC、PE、产业资本,一个个摩拳擦掌,试图掘金P2P业,豪情壮志丝毫未减。

P2P行业倒闭潮与投资潮同时汹涌来袭,考验着淘金者在规模扩张与资金安全间的平衡取舍能力;“今后监管规则会强调门槛”的官方表态,也即将开启整个P2P行业分化、洗牌的大幕。随意买一套代码、搭建一个网站,就开始进行交易,出问题的概率是100%,如何告别这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让裸泳者出局,让良莠毕现,避免“劣币驱逐良币”剧情的再度上演,设定准入门槛成为必然之选。

P2P网贷平台“理财范”CEO 申磊:我们当然是希望能够更加快速的将监管的一些条例能够落地,不管是牌照制还是别的,我们觉得都是好的。可能很多其他地方的一些平台,它作业的方式并不是那么正规,甚至有一些灰色的地带,正因为监管没有渗透进去,所以我们认为在起跑线上,这个是有很大不公平的地方,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快速地落地,去限制一些没有能力背景的,让它能剔除在外。

2、“去担保化”护航投资者

截止2014年8月底,全国P2P网贷的贷款余额1015.87亿元,早已在年中就超过去年全年892.53亿元的成交额。一跃赶超英、美,成为全球最大的P2P交易市场。面对日均8.25万人如此庞大的投资参与者,要求每个投资人研究得了平台、挖掘得了数据,胜任一个类似银行风控员的角色定位,显然是不切实际的。面对如此参差不齐的理财者梯队,如何打破他们不切实际的幻想,削减平台担保造成的投资人信息扭曲效应,为广大投资者保驾护航,监管层力推的“去担保化”之路将成为未来行业的大势所趋。

新华社记者 阮晓丹 舒权斌 主编 牛晓民 编辑 刘璐 赵鼎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