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频 > 新华聚焦 > 经济发展新亮点:深化改革促新一轮东北振兴

经济发展新亮点:深化改革促新一轮东北振兴

2014-08-14 11:23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时长:20分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视频介绍

十年重振,转型升级打造重点支柱产业。制度创新,简政放权之下尽享改革红利。蓄势待发,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寻找新一轮振兴的突破口。攻坚克难,提质增效,实现老工业基地在改造中升级。本期《走向卓越》,聚焦新一轮东北振兴。

经济发展新亮点:深化改革促新一轮东北振兴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责任编辑:赵鼎 李然(实习生)

日期:2014-08-14 11:23

视频文稿

新华社记者:高颖、赵泳(辽宁分社)

东北地区有过辉煌的历史和显赫的地位,它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期,为推动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全国各地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了。2004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正式拉开序幕。历经十年,东北经济迈上了新台阶,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7月31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会议上指出,去年以来东北经济增速持续回落,部分行业生产经营困难,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凸显。面临新的挑战,下一轮东北振兴路在何方?未来东北老工业基地如何在改造中升级?

2007年国家发改委、振兴东北办组织编制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提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定位是“四个基地、一个保障区”,其中“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位列第一。

10年来,东北地区生产出一批令人瞩目的重大技术装备,创造了不少中国第一。据了解,目前,装备制造业在辽、吉、黑三省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都超过20%。其中,辽宁的装备制造业最强,在全省工业中占比31%,2013年的销售收入达到了16292亿元。尽管如此,业内人士称,东北地区的装备制造业水平距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这一目标仍有相当长的距离。

近年来,辽宁在一些领域领先的装备制造产品,如机床、盾构机等,正纷纷被其他地区追赶甚至超越。未来应尽快通过升级改造保持领先地位。

记者在东北采访发现,现今,东北大的装备制造企业普遍具有危机意识,并各显神通,全力通过创新驱动和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智能化装备。

沈阳国际软件园产业服务总监 李辉:软件和信息技术产业,它必须要成为辽宁的支柱产业。为什么叫必须要呢,第一辽宁有条件要。中国第一家软件上市公司就是在辽宁,总部就在辽宁,可以说辽宁这个土壤是完全可以、必须把软件产业培育的更好,这是第一点。第二点,辽宁大量的传统产业它未来的改造升级只有一条路线,就是智能化。必须要用软件的手段去解决产品的这种升级的问题,提高附加值问题。其实这些都决定了辽宁第一有能力第二也必须要成为这样一个。要不然你大量的这种传统产业,你不通过它来改造,那你未来整个辽宁经济没出路了。

在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推进东北经济发展,首先要做强装备制造业,抓住高铁、核电、特高压等重大项目建设契机,促进技术、产品创新,推动“东北装备”走向世界。另外,要推动东北走在全国农业现代化前列。而在《东北振兴规划》中,提出要把东北地区建成国家重要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农业在中央和地方的高度重视下,粮食产量不断创新高。以黑龙江为例,2012年这个省就实现了粮食总产量、增产量、商品量、调出量四项全国第一。并且畜牧业规模、效益及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成为名符其实的畜牧业大省。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原国务院振兴东北办主任 宋晓梧: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有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商品粮基地的确立,这几年你看吉林也好,黑龙江也好商品粮生产是大幅度的上升,这些方面应该说成绩还是很巨大的。

而农产品加工业在辽宁、吉林近年也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在辽宁,农产品加工业超越石化、冶金,成为仅次于装备制造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在吉林,农产品加工业与汽车、石化三足鼎立,成为支撑全省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

辽宁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继装备制造业以后,一般的农产品加工业在排到第二,也成为一个重要支柱产业。现在这三省这个农产品加工业都成为支柱产业,特别是辽宁,成为第二大支柱产业,超过了钢铁,超过了石化,我们称为第二大产业。过去农产品加工业作为一点五产业,一产业二产业之间的一点五产业嘛,过去应该说是,我们喊起来重视,其实做起来不重视,喊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但是这几十年,我们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起来了,而且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这是我们过去想不到的。

与二产相比,服务业一向是东北地区经济短板,然而这也蕴藏了未来服务业的提升空间。近年来,辽吉黑三省都大力补齐这块短板。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记者在沈阳市铁西区装备制造业聚集区等多个产业聚集区内了解到,当地政府正在积极引导装备制造企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并逐渐聚合成生产性服务业集群。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景祥:东西销售出去以后了,远程在线监控,提供这种叫全周期的解决方案,来解决你这个东西存在的问题。而且我这种信息化的监控,我是专家团队在这监控,你这台设备现在在山西在那工作,我这个东西我现在一看,你这台设备,多少台型号,什么型号,现在运行有问题,那可能操作者还不知道呢,这头远程监控就提供给他了,三一(集团)能沈(阳)鼓(风机集团公司)也能(做到)。就单从制造业的角度,市场总是有限的,必须得通过服务业的手段,变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转变。

据了解,目前,东北不少制造业企业在发展生产性服务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有关人士建议,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既有优势,又有需要,国家应在初期给予适当扶持,如对制造业企业分离服务业予以税费减免或资金补贴,支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金融服务体系,适当放宽生产性服务业资质准入门槛等。

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东北振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在新一轮东北振兴中,政策红利将不会像东北振兴前十年那样显著,专家认为,未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特殊政策的普遍化、常态化,政策刺激的效应将会递减。东北地区应更多地向改革要红利,通过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寻找新一轮振兴的突破口。

过去十几年,特别是国家出台“振兴东北”战略以来,相应地给东北地区不少扶持政策。如社会保障试点、企业历史欠税豁免、增值税试点、对外开放的试点等,这些支持令东北地区受益匪浅,也在一定时期内明显拉动了地区经济。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原国务院振兴东北办主任 宋晓梧:你要是释放市场的活力就不那么回事,你要是仍然靠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在那刺激,那就是这个效果,(政策刺激)已经走到尽头了基本上。

记者从三省发改委了解到,一些扶持政策已经或终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如中央财政以及辽宁省财政对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的专项补贴或贷款贴息。一些地方官员认为政府的补贴或贴息不可能长久补贴下去,未来发展主要还是要靠地方政府和企业自己的努力。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景祥长期在沈阳市铁西区工作,亲身经历了铁西区十年来的巨变。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景祥:从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第一个就是铁西的经济实力的增强。这个东西应该有对比,我十年前改造之前全区按照老工业基地困难时期那种老工业基地缩影,如果你要是比较的话,那个时候百分之九十的资产闲置,存量资产闲置,百分之多少的企业停产半停产,有多少的职工下岗。那现在用他们的话讲叫东北的第一经济强区,除了从总量上反映出来这个以外,更重要的我觉得是什么呢,(20)03年实施东北振兴以来,我想这个比较是很明显的。现阶段我们区里面比如从规模上,区域的GDP已经接近1200亿。我们在东北振兴之前GDP这个数大概也就几个亿。(20)02年以前我有13万的下岗职工,我通过这十年的搬迁改造,我们这个区域的产业大军接近17万了。

李景祥说,铁西能够在过去十年里凤凰涅盤,实现脱胎换骨,得益于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等中央政策的大力支持,但主要还是要靠自己想办法和努力,比如“东搬西建”战略的实施和沈阳市政府允许铁西区保留级差地租收益等。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原国务院振兴东北办主任 宋晓梧:东北搞计划经济最早,就是退出计划经济最晚。东北政府的作用极强。它民营企业都政府说了算,那东北的民营企业都找我,说今年给我们下投资指标了,让我投资增长多少多少。(记者:你认为东北地区的改革下一步应该从政府职能上的转变?)对,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这个,现在就更进一步了,叫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在配置资源上起决定性作用。要改,朝这个方向上改,不是说我还要点权,我地方权更大了,要从根本上转变这么一个思路,但这个很困难,这很困难。

相关专家也提出,要在东北地区大力推动制度创新,重点是要推进政府创新。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原国务院振兴东北办主任 宋晓梧:全国都有这个问题,不是光东北有,但是有些地方好一点,比如像浙江、长三角那边、珠三角就好一些。但总体来说这样一种政府主导,政府来决定,特别是地方政府决定这是个很大的问题。这个东北比别的地方更加需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转变政府职能。

不少东北国企负责人则坦言,目前国家须尽快完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制度,同时在国企深化产权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切实取消不合理和过时的条条框框,真正释放国企的活力。

专家建议,国家出台新一轮振兴政策的导向应激励东三省改革开放创新,更多地支持东北地区,尤其是中央已经赋予“先行先试”权力的经济区、先导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大胆改革。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原国务院振兴东北办主任 宋晓梧:这个可以,就是根据东北现在的情况,这个改革,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个,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那你有些地方面临东北实际问题,让东北也参与,给一个地方可以搞改革试点,这个我觉得可以要求,不是要那种审批权的下放。那到不是说要点政策不对,如果要改革试点的话,这个可以提出来,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这个顶层设计和摸石头过河相结合这种推进改革的办法,是可以在我这儿先在哪个方面你给我放宽一定的尺度,我在进行试点,这个是可以的。

经历了国企职工下岗向失业并轨、企业欠税豁免、债转股试点、大规模棚户区改造等改革或惠民行动后,东北地区的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已经解决,许多企业由此轻装上阵,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民生也得到了显著改善,然而各地仍有一些遗留的问题久拖未决,成为企业或地方政府难以甩掉的“包袱”。比如,厂办大集体问题拖延多年,因种种原因得不到彻底解决,已成为影响地方稳定和经济发展一个痼疾。

厂办大集体问题由来已久,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厂办大集体产权不清、机制不活、人员富余、竞争力弱等问题日益突出,大量企业停产、职工失业。此后由于改革成本无处承担,厂办大集体问题拖延多年无法解决。

据估算,仅沈阳市铁西区一地,如果要彻底解决厂办大集体问题,就需资金至少10亿元。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景祥:这是一个未来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当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个年龄都陆陆续续地,不管男女开始进入退休年龄了。怎么办呢,老早年就不开资了,(不)生产了,什么都没有,一直在家呆着,到了退休还不办退休吗,办退休的时候国家又没有这个政策,养老保险一分没交,退休时得多钱,近十万块钱,补交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我(政府)也没有那么多钱拿,你先垫上吧,他就得七大姑八大姨家借,可算把这钱借齐了,(办)退休。退休你不外一个月不到两千块钱,你得什么年头把这些钱给还上,就这个压力老大了。然后还有一个什么呢,你没有进到医保体系,没有进到医保体系你就看不了病,尤其那种大病,突然那种重病,怎么解决,就这个问题极其严重。

对此,黑龙江省发改委建议,比照中央财政对中直困难企业职工并轨时的扶持标准,按企业类型提高补助比例。同时,对厂办大集体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给予专项补助。

此外,作为老工业基地,东北许多城市里存在着像当年沈阳铁西区一样的破败的城区老工业区需要搬迁改造,而这需要的启动资金动辄几十亿、上百亿,地方政府一般都难以承担。今年3月11日,国家出台了《关于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专家建议,在选择搬迁改造试点以及提供国家专项资金和土地政策支持时,应适当向东北老工业基地倾斜。

振兴十年,成绩显著:经济迈上新台阶,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民生得到很大改善。但面对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我们也必须意识到,振兴老工业基地之路依然任重道远。新一轮东北振兴应通过产业升级,不断优化调整经济结构,打造具有地区竞争力的经济亮点和优势产业。同时,通过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寻找突破口。未来,东北经济能否企稳向好,实现老工业基地在改造中升级,我们拭目以待。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