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频 > 新华聚焦 > 丝绸之路经济带 让古道再焕青春

丝绸之路经济带 让古道再焕青春

2014-05-27 16:08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时长:20分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视频介绍

丝绸之路,古已有之,从兴起、繁盛到走向没落,跨越了2000多年的历史。在历史上,它作为中西方交流的主要通道,曾经备受世界瞩目。如今,这条曾对世界经济、文化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丝绸之路”,正在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哈萨克斯坦期间,提出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创新模式,共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全球化时代,我国为何再度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设想?既为创新,“新”在何处?这条古老的文明之路能否再度承载起促进区域安全与繁荣、推动东西文明交融的历史重任?

丝绸之路经济带 让古道再焕青春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责任编辑:赵鼎

日期:2014-05-27 16:08

视频文稿

丝绸之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之前数千年。张骞到达中亚后,发现那里已经大量使用中国的竹制品和纺织品。西汉使团凿开亚、欧、非三大洲的通道,被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命名为“丝绸之路”。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杨恕教授:李希霍芬的定义是从中国到欧洲的商业通道,那么按照当时古代实际上它尽管叫丝绸之路,不光是丝绸,中国像中亚西亚都输出丝绸瓷器还有其他的工艺品包括茶叶,这些产品,也有从欧洲那边输过来的东西,沿着丝绸之路留下了很多。跟丝绸相关的东西,比如说桑树,桑树的种植技术,养蚕,和这个相关的丝绸工业,那到古时候,一直都到现在。

丝绸之路不仅是东西之间的贸易通道,更如同一条绚丽而坚韧的纽带,把人类最古老的黄河流域文化、古希腊文化和波斯文化连接起来,成为最早的技术传递、文化交流的桥梁。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 杨恕教授:中国四大发明,那么是怎么传过去的?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看,我的推测也是沿着丝绸之路传过去的,这就是科学技术。那么还有文化方面的东西,艺术方面的东西,你比如说在敦煌看到的那时候就是一个东西文化,艺术,特别是绘画艺术的一个交流,那么佛教,其他宗教,显教摩尼教的东西这一代都有,这就是文化的交流。/所以这个路上所承载的东西远远不是商业、贸易、文化,刚刚说的科学技术都有。

作为连接亚欧大陆最便捷的通道,丝绸之路极大地滋养了东西文明的交流,但是囿于政治因素、技术条件、自然条件的限制,它难以承载大规模的物质转运的任务。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丝绸之路逐渐被效率更高的海运所取代。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杨恕教授:首先是战争,就是丝绸之路它既然是个方便的通道,那谁都会用,那在整个这个地区,实际上,特别是在成吉思汗西征这个之后,这个长期这个地区战乱,战争非常频繁。/所以我觉得丝绸之路就是陆上丝绸之路衰落跟这个地区的这个战争,就是不安定吧这个关系非常密切,海上丝绸之路,它方便成本又低,而它的运输量又很大,就是逐渐取代。/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是生态环境改变,我觉得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路越来越难走啊。

东起长安古城,西至欧洲的丝绸古道在经历过灿烂的辉煌之后,凋零在历史的长河中。而今续写古丝路传奇不仅是西部人民的愿望,更是一项经济转型、国家发展的长远战略。

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他指出,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要与中亚各国一道,以点带面、从线到片,初步形成区域的大合作。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通道,它本是一个历史学中的概念,而它与中国现代经济的第一次勾连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第二亚欧大陆桥开通之时。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 杨恕教授:现在我们说丝绸之路经济带,这种以前没有,真正是把丝绸之路和经济发展这两个观念放在一起的,已经是,时间并不长,大概就是,就是第二亚欧大陆桥开通前后那时候,因为这个第二亚欧大陆桥基本上是在丝绸之路修的就那时候丝绸之路和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两个概念放在一块了。

第二亚欧大陆桥开通时,中亚各国恰逢苏联解体,国家发展处于低谷期,加上中国西北地区相对落后,两个落后地区之间缺乏发展动力。20年后,两个地区都获得了迅速的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创造了历史机遇。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 杨恕教授:现在我们西北的经济实力,新疆的经济实力,中亚国家的情况,已经远,跟苏联解体那个时候,也就是说,就是那个,第二亚欧大陆桥修通的时候,已经有相当大的差别了。所以在这一系列的工程的基础上,我们现在提出来这个不是突然的。而且从地区合作上,我们有上海合作组织,中亚五个国家里面有四个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那么这些都是从制度上对区域合作的推进。

在当前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构想,对推动沿线各国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可谓恰逢其时、深得民心。

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指在中国与中亚各国之间形成一个经济合作区域,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除了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习总书记在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十周年这一历史起点上,还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就建设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而言,必须重视中国与中亚各国的贸易关系。据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的第一大投资来源国,也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1992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双方贸易额只有4.6亿美元,而2012年,这个数字达到了460亿美元,增长了将近100倍。当前,中国正在积极推动与中亚国家间建成铁路、公路、航空、电信、电网、能源管道的互联互通网络。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 杨恕教授:不是说现在同中亚就是能源的交流,实际上我们现在和中亚国家的合作是多方面的。但能源呢从他的这个交流的量特别是他的这个价格是占着很大的比例的,这是实际情况。但现在我们和中亚国家其它领域合作,也在做。你比如说安全领域的合作,就做的很多。能源的,交通的,除了管线之外,铁路之外,现在公路的建设,航空领域的建设,都在做。

在中国政府优惠贷款和援助支持下,中国企业在中亚地区承揽了公路、电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吉乌公路、塔乌公路、塔境内输变电线等一批经济合作项目已经成功启动并在积极落实之中。在此基础上,中国与中亚之间的合作领域也不断拓宽,远远超出能源和交通的范畴。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 杨恕教授:现在技术方面的合作,文化方面的合作,教育方面的合作,都在进行。你比如中亚国家在我们国家的留学生总量现在大概有要超过5000了。哈萨克斯坦一个国家好像要2000多。这些都是合作。这都是在要逐渐推广的。

在中国与中亚的各项经贸合作中,中国西北地区的城市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新疆霍尔果斯的战略地位不容小觑。作为我国最早向西开放的口岸,霍尔果斯是中国向西面对中亚、西亚乃至欧洲距离最近、最便捷的通道,已成为中国政府实施“东联西出,西来东去”战略的重要支点。

霍尔果斯位于中国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一个陆路口岸,与哈萨克斯坦隔霍尔果斯河相望。途径伊霍铁路、连霍高速公路、312国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在这里结束。

新疆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杨军:它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连接亚欧大陆桥的最重要的一个节点,也是亚欧大陆桥上的一个桥头堡。

2005年7月4日,中哈两国政府正式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关于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活动管理的协定》,在中哈边境的霍尔果斯口岸建设合作中心。中哈两国及第三国公民、车辆持有效证件进入这一区域后,可以跨境自由流动。

新疆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杨军:将边境各自后移,我们后移了3.43平方公里,哈国后移了1.85平方公里,共同构成了5.28平方公里的全世界唯一跨国界的,由两个国家的国土构成的边境合作中心,在这个合作中心里面人流、物流、资金流可以自由流动,没有物理障碍。

边境合作中心的建设极大增强了中哈之间的贸易和人员流通,提升了霍尔果斯的战略地位。未来,将霍尔果斯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支点,是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共同期待。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是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既恰逢机遇,又面临诸多挑战。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涉及的国家之多、问题之复杂决定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将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 杨恕教授:丝绸之路的发展要有一个长期规划,这不是两三年三五年的事情,我一篇文章我写要三十年的规划,三十年可能都不算长,因为真要建成的话,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跨区域合作,这么大的范围,这么多的人口,这么多的国家,不要说一体化,一体化是谈不到的,就是建立比较密切的经济合作关系,也需要相当的努力。我觉得国内现在有个不大好的情况,把这个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看的太简单了。急躁情绪太多,心情可以理解,谁都不愿意再被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给甩掉。但是首先要认真研究,要把思路整理好,这个经济带,应该最后成为什么样子,它建设有哪些问题,现在有什么基础,要好好研究。

习总书记在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时强调,要加强民心相通。只有加强沟通,才能游刃有余的跨越中亚地区的民族、文化障碍,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为开展区域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 杨恕教授:丝绸之路是一个跨地区跨文化跨民族这样一个通道,那么这种差异,在经济合作上,在现在的政治经济上,很多的是一个障碍,在这么大一个地区,在这个方面多做,先多做一点这个沟通工作,是最主要的,现在我觉得关注的都是投资、项目,在文化上面关注不够。我觉得现在首先做的,是丝绸之路的文化,如果,打一个比方,如果这个国家的人他对丝绸之路了解了,他对丝绸之路上有一种文化上的感情了,现在说就是情结了,那你让他参与这个,他至少不会有什么抵触的心理

除了跨文化沟通的问题,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也需要重视东西部发展的平衡问题。长期以来,由于海洋贸易的繁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而深处内陆的西北地区逐渐成为亚欧经济发展带上的一块“凹陷”地带。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 杨恕教授:丝绸之路经济带如果我们拿这丝绸之路来说,他的东面是我们的中国的中东部地区比较发达,他的西边是欧洲,也比较发达,中间这一段,就是我们的西北,中亚加西亚是比较落后的地区,经济上发展比较慢的地区,那么最后作为一个经济带的话,他要大致做到一个均衡发展,现在我们的差别很大,咱不要说国外,西北和东部沿海的差距实际上在扩大,很多方面实际上在扩大,当然从GDP角度上,不能单从GDP这一个角度来衡量,在其他很多指标上,实际上还是在扩大,那么这就是一个很突出的一个问题。

新丝绸之路的构想既考虑到了国际、国内两方面的需求,又兼顾了政治、经济、安全乃至文化利益的均衡发展。在历史坐标系上,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内涵。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8日举行的记者会上,外交部部长王毅也表示,丝绸之路精神的核心是和平、友好、开放和包容,这已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

目前,中国和中亚国家都处在关键发展阶段,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发展是大家共同的利益所在,也是各自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唯一途径。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符合沿途各国发展的需求,更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 杨恕教授:就是用现在一句时髦的话讲,就是互利共赢。古代的贸易通道就是互利一点,不互利他就停下来了,现在之所以我们积极推进这个也是希望通过一个更大区域内的合作更大规模的合作来实现大家的一个共同富裕的目标。这点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一样。这个动力是一样的。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当年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声、黄沙漫漫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的辉煌。如今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提出,将为中国经济转型插上轻盈的翅膀,续写古丝绸之路的传奇历史,再次见证中国新一轮的辉煌。

在展望光明前景的同时,也要立足脚下。需要看到的是,建成“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让我们在满怀信心的同时,付诸努力,保持耐心,等待丝路花开。好,感谢收看本期的《走向卓越》,我们下期再见。(新华社记者:高颖、肖正强(甘肃分社)、孟宪玲(实习))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