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频 > 新华聚焦 > 新华纵横:“就近入学”政策落地难题待解

新华纵横:“就近入学”政策落地难题待解

2014-03-04 15:17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时长:10分1秒
 
 
视频介绍

小升初,一直是令很多家长纠结的难题,近期,教育部下发了有关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的实施意见,对北京、天津、上海等19个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设定时间表,其中要求,明年这些城市的小学全都划片就近入学,九成以上初中实现划片入学。那么,实施意见是否能真正在各地落实?实施后能否破解择校难题,促进教育公平呢?一起来看记者的调查。

新华纵横:“就近入学”政策落地难题待解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责任编辑:尹杨

日期:2014-03-04 15:17

视频文稿

9岁的王谦是北京海淀区一所小学的四年级学生。像很多北京孩子一样,除了学校课堂,王谦还上着很多课外班。

王谦:

周一是马林巴,周二是画画,周三没有,周四钢琴,周五没有,周六是英语和奥数。

王谦的学习成绩很好,她希望两年之后能升入西城区的北京四中。四中是北京最好的中学之一,竞争激烈,所以,全优的成绩并不能保证王谦最后胜出。为此,王谦做了两手准备。

王谦:

还有没有通过别的模式可以上四中?

可以啊!推优。

准备了吗?

我把(钢琴)九级考完了就好了。

正像王谦所说的,在北京市存在着推优、特长、点招、电脑派位、共建等多种入学方式。占坑班、特长班等让孩子和家长疲于奔命。也给权力和金钱择校留下了更大的空间。为了给小升初择校热“降降温”,2月17日,教育部下发通知,到2015年,19个重点大城市所有县(市、区)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到2017年,就近入学的比例将上升到95%。通知要求19个重点大城市今年制定完善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方案。

9岁的王谦现在还不关心这些政策的变化,但妈妈则有些担心,她知道就近入学的好处,可以减少很多奔波,但同时,就近也有就近的烦恼。

王谦的妈妈 胡淑芳:

大家最担心的就是其中有一所学校并不是特别好。尤其是校风,我们都看得非常清楚,因为学校离我们家很近。所以最担心的就是这个学校,如果说划片必须要上这个学校的话,那我觉得我肯定是要择校。

对王谦妈妈来说,虽然支持就近入学,但前提是孩子没有分到最差的学校。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一份研究报告中,2011年北京市择校竞争最激烈的东城区、西城区和海淀区中,体现“免试、就近入学”原则的电脑派位所占比例还不足一半。按照文件的要求,北京等19个大城市要在一年内将划片入学的比例提高到90%。这样,目标能否被预期实现,如何理解就近入学就至关重要。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院 储朝晖:

依据《义务教育法》的文本,就近入学是要求政府给学生准备就近入学的条件.但是这个文正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用这个就近入学的概念,是要求家长必须让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户籍所在地,或者居住所在地就近入学。我觉得这个文件所用的就近入学的概念是跟义务教育法所用的就近入学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内涵上是有差异的。

如果“就近入学”以家庭常住地为依据,同样有一系列的问题。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有大量学生并不在家庭住址所在的片内上学。如果在一年内实现两个“90%”的目标,势必导致大量学生转学,这又会对中小学教育的连贯性产生消极影响。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储朝晖:

那么有可能很多片区内的他首先要解决他户籍所在地是在那个片区的,这个时候就会把很多原来在这个片区上学的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挤出去,没有这个条件他就可能提高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的门槛。接着下来可能就是城市内部的,原来在不同片区上学的,不是在户籍所在地片区上学的学生,这些学生他要在继续升学,就涉及到回到原来的片区上学。

记者就一年内实现两个“90%”目标的制定依据和“就近入学”的内涵致电教育部新闻办,要求采访相关负责人。但教育部回复:“教育部官网上有两篇文章已经做出回答”。登陆教育部官网,记者找到了这两篇文章。其中一篇《教育部关于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的实施意见答记者问》的文章中对就近入学的回答为:按照就近入学原则依街道、路段、门牌号、村组等,为每一所初中合理划定对口小学。明确划片后,为每个初中确定入学对象(生源)的具体方式,允许各地根据实际采取对口直升和随机派位两种方式安排小升初升学。对于”小学择校的,能否在该小学附近就近升入初中?“的问题,文章中回答:原则上,学生应在户籍地、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居住地入学。符合这些条件的,按照《意见》规定,小学毕业后可升入该小学对口划片的初中。不符合条件的,由小学所在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规定。对于王谦妈妈关心的就近没有好学校怎么办的问题,文章中的回答是:优质初中要纳入“多校划片”范围,多校划片的初中,采取随机派位的方式确定录取学生。

上海市是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原则比较早的城市,规定实施至今,“择校热”受到控制,但相应的一些“新问题”也接踵而至。不少公办学校生源参差不齐,给学校教学带来不小的困难。

海南中学是上海一所老牌的公办学校,在就近入学政策下,不论生源的户籍和基础,只要是对口的,学校必须接收。记者在学校调查发现,在入学前,学生之间就差异明显,有的非户籍学生在老家念的小学,有的在上海念的民办农民工子弟小学,这种差距有时甚至是“跨年级”的。

海南中学英语教研组组长 刘晓雁:

有的可能差的ABCD26个(英语)字母都不是很熟练。班级中好的呢他们可能已经可能超过上海的二级三级考试了。

生源有差异,但又不能按成绩和基础分班,于是,海南中学便在同一个班里实行 “分层教育”。比如,针对不同的学生,老师布置的是不同的作业。

上海市海南中学化学老师 管红娣:

像比如说我们这个分层体系,这个就是最基本的给差的同学做的作业,好的同学可能会选择比较难一点的。

另外,数据统计,上海全市一年级小学生已经出现随迁子女和户籍子女人数“倒挂现象”,随迁子女比例已超过50%。按属地免试入公办学校的政策在不少本地学生家长眼中已不再适用,有经济条件的家长千方百计将孩子送进民办学校。海南中学也面临着本地生源流失的情况。

于是,一些追求生源环境的家长便开始追求本地生源较多的民办学校,在上海,不少民办学校是可以跨区域招生的。

上海市海南中学校长 杨延峰:

这许多人他能买这房子(附近商品房),我们就碰到这种情况,他根本不愿意到我们这种学校来读书。

可见,就近入学的初衷是好的,但实施前和实施后都会面临很多问题,那么,怎么能保障新政的落实,而不会被沦为“一纸空文”呢?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院 储朝晖:

那么我觉得最关键的一点,首先第一个是要专业。就这个5%是怎么确定的?不是由权力的人决定,而是主要是通过专业的程序来决定,这是第一个。然后这个程序本身,同时应该是公开和透明的、接受大家监督的,而不是由少数人来操纵的。

就近入学,看上去很美,但是在教育资源分布失衡、寻租渠道多的现实下寻求形式上的平等,使得教育公平仍然是有限制的公平。如果加上新政在执行过程中的某些扭曲和走样现象,教育公平离现实和民众期望的差距还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因此,政策如何落地,仍有许多实际问题有待破解。好的,感谢收看本期节目,再见!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