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频 > 新华聚焦 > 2014年中国经济坚持“稳中求进”

2014年中国经济坚持“稳中求进”

2014-01-13 14:04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时长:5分10秒
 
 
视频介绍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面对一度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央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用改革强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动力,使2013年的经济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2014年,中国经济运行在“稳中向好”的基础上依然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2014年中国经济坚持“稳中求进”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责任编辑:尹杨

日期:2014-01-13 14:04

0%0%

视频文稿

2013年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2013年,受国内外环境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呈现了一个先低后高的走势,但宏观调控坚持稳中求进、务求创新的总思路没有丝毫改变,保证了政策精准发力,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向好愿景。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 桑百川:

从稳增长的角度看,2013年尽管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在增大,同时面临产能过剩、流动性相对过剩的压力,但我们的经济仍然保持7.5%以上的增长率,这也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成就。在看到全球经济仍然在艰难复苏过程中,中国能够保持这样稳定的增长,也是了不起的成绩。

桑百川说,虽然2013年中国经济在困难中艰难前行,在压缩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中出现了影响就业和加大金融风险等多方面问题,但整个经济调结构、转方式、稳增长的目标没有变,这也是中国经济在未来很长时间追求的方向。

2014经济运行继续“稳中求进”

2014年,中国经济运行在“稳中向好”的基础上依然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据了解,世界著名评级机构穆迪对2014年中国的主权评级展望为稳定,预计中国经济将以7%-8%的相对强劲速度增长。中国社科院也在2013年年底发布2014年《经济蓝皮书》预测,2014年中国的GDP将增长7.5%左右。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主任 张永军:

2014年我觉得经济的总体增长态势可能还是处于7%到8%的增长区间,整体来看和从最近两年的变化来看,我们国家宏观调控方面政府没有出台大规模的刺激措施,在政策和力度的把握上相对得当,总体经济增长的稳定情况比过去高的多,因此我觉得2014年经济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还是能够保持的。

改革释放更多经济增长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4年的经济工作要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并部署了主要任务。业内观点认为,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过程中,2014年的经济工作蕴含颇多经济增长点。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 桑百川:

从消费的情况看,由于政府能更大程度的减税和向公众让利,民间可支配的收入相对增长,他也是支撑消费增长的重要基础。当社会保障制度逐渐的完善,民间可支配的税后收入相对增多,消费相对稳健的增长中,应该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更重要的动力。

张永军认为,党的十八大会议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政府简政放权的措施和进一步推进改革的决心,对于刺激经济活力会有更多的积极影响。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主任 张永军:

从2013年来看,实际上改革对经济增长已经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比如今年会有更多的企业注册,这个就是简政放权效果的体现,另外根据今年推出的改革措施,有很多投资领域的审批都会下放到地方政府,这个对于加快项目审批进度会有积极的作用,对于经济增长也会有带动作用,那么总的来看,随着政府简政放权的措施和改革措施的落实,整个来讲在服务业的发展方面起作用会更大。

更加注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

在“十二五”期间,人们对中国经济的关注,除了如何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增长以外,更多地注意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环境保护优先还是快速发展当头?这一时代课题,关乎亿万人的生活福祉和中国未来的前途命运。专家认为,未来中国调整经济结构与更多注重环境保护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经济转型与注重环保,对于注重GDP增长和追求利润的地方政府和企业来说,存在着如何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专家认为,先进技术的推广和环保产业的发展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 桑百川:

怎么样减少高污染的煤炭资源的使用的比重,使得企业走向清洁生产的方式,同时使得企业在能源结构的转换中通过技术的开发和环保技术的应用,有效的减少PM2.5,减少能源消耗中对环境的破坏,这可能是未来的一个基本方向。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主任 张永军:

现在从市场需求来看,对于治理污染物排放的产品需求都比较旺盛,这个对于国内环保产业的拉动有积极的作用,在加上这方面的投入会增加,因此环保产业本身的增长对经济增长也会增强,这个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也会起到平衡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并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专家认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不仅要加大政府投入,更要用改革的办法,积极探索,创新方式,着力构建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协调联动机制。

新华社记者白纯、朱斯哲、袁非焱、张侨北京报道。(完)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