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频 > 金融人物 > 北师大赖德胜:以人文底蕴支撑商学教育

北师大赖德胜:以人文底蕴支撑商学教育

2013-09-11 16:47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时长:15分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视频介绍

北京师范大学,一所以人文学科见长的百年名校,商学教育作为后起之秀,有着怎样的办学理念?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商学教育越办越多,是否供大于求?作为经管学院院长,赖德胜肩负着培养优秀管理人才的重任,他眼中的中国企业家精神又是什么?

北师大赖德胜:以人文底蕴支撑商学教育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责任编辑:赵鼎

日期:2013-09-11 16:47

视频文稿

新华社记者赖冬阳: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新华财经名人坊,我是赖冬阳。北京师范大学一直以来是以教育和人文学科为其主要特色的一所名牌大学,那么在这所大学里面,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的大学里面,它的商学院教育的情况怎样呢?北京师范大学的商科教育的发展之路是怎么样一路走过来的,那本期节目,我们专访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经管学院院长赖德胜。赖院长您好,欢迎您做客我们的节目。我们都知道北京师范大学是百年名校了,在这个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的这个百年名校里面了,商学院看起来特别的令人关注,但是我们的商学院起步其实相对来说是比较晚的,在2008年我们商学院才开始招MBA,那么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契机的考虑下来开始进行商学这方面的加码。

赖德胜:因为我们北师大是一个培养老师为主的大学,而培养老师的这种规范和要求跟培养一个商业管理的规范要求不一样的,因此主管部门一直没有同意师范类大学来办MBA,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加快,中国加入WTO以后,那样商业教育的需求是越来越大,同时我们师范大学它也越来越往综合性方向发展,因此我们北师大跟华东师大是2007年获得的第一批两个师范的院校开始办MBA的学校。

新华社记者赖冬阳:我们都知道一提起北京师范大学很多人更多是想到人文学科当中的学科,比如说像中文,北师大的艺术类的专业,教育类的专业,那咱们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它主要的特色是什么。

赖德胜:商业教育它按照目前的趋势它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术一个是道,如果说讲商业当中的术比如说如何做报表,如何的分析,如何讲回报等等包括人力资源等等,但是最近十几,二十年的发展表明光有术还不够,还得有道,什么是道,我的理解就是说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他可能都有一个基本的人文关怀,基本这种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对大众的包括环境保护的一种责任感,而这恰恰是北京师范大学这么一个百年老校所积淀的这种文化传统能够支撑起来的。

北京师范大学创立于1902年,是一所以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在这个以培养教师为专长的百年名校中,年轻的商学教育,该如何取其精华,实现自己的特色定位与发展?

新华社记者赖冬阳:刚才您从北师大它的校名当中我们可以读出北京师范大学它的底蕴以及它的定位,对于咱们的经管学院来说明确这种办学理念有没有提出来。

赖德胜:我们的理念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叫做,经邦济世,励商弘文。一是我们既有经济学的学科,又有商学的学科,那么经济两个字实际上就是经邦济世,学经济学干吗,不是为了个人利益得到改善,而是帮助我们的社会,帮助我们的国家的进步,这是最根本的事情,而励商弘文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商是我们一个最基本的一个取向,是我们的使命之一,但是要弘文,要把历史的传统,文化的东西能够通过商能够传开来,同时文反过来又促进商,因此我们说经邦济世,励商弘文,作为我们经管学院的一个院训,也是我们把大学培养人才的一个最基本的价值取向。 

新华社记者赖冬阳:从国际上的经验来讲,比如像哈佛,哈佛的工商学院应该是举世闻名的,但是它在人文学科这方面也是有非常深厚的底蕴的,我们都知道北京师范大学它有很深的人文底蕴,但是北京师范大学的经管学院以及MBA教育您如何来评价它在这个行业当中的地位。

赖德胜:就是说评价一个大学的学院或者一个项目的维度有很多,但我个人以为,第一就是你的水平包括师资,包括你的研究,包括你的人才培养质量,这是一个绝对主要的指标,第二个是特色,那我们最近几年在传统的方向比如说财务金融,工商管理之外我们搞了四个特色方向,一个是管理咨询,就是我们全国首创的一个方向,因为中国的企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它有很多的困惑,不像西方的企业成熟,因此咨询行业的增长速度很快,每年都有30%多往上涨,因此我们2007年获批以后我们是设了一个管理咨询方向,而且请的是国际的团队来设计这个项目的课程和整个培养的过程。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借助北师大深厚的人文底蕴,将管理学科与文化、创意产业、教育产业、应用心理等学科进行有机结合,继管理咨询专业之后,2014年将推出文化创意产业管理、教育运营与管理、人力资源与应用心理三大特色专业方向,帮助学生获得更加多元的学科背景,为就业创造更多机会。

新华社记者赖冬阳:我们很多人会说如果是一帆风顺的发展肯定会潜藏着未来的危机,那您怎么来看待如果是经管学院和MBA教育继续发展的话我们北京师范大学会有一些什么样的路径或者说您会有些什么样的构想。

赖德胜:我们是一个师范大学的这么一个底子,要办一个商学院的项目,应该前面讲过与它的优势所在,它同时也有它的劣势,最大的一个劣势我们个人体会就是说社会包括企业界,包括老百姓对北师大,仍然把北师大看成是一个中国师范教育的排头兵,因此它对我们的商业教育这块相比文学历史教育心理学科来讲的话,它可能就没有认知度那么高,第二个因为我们经管学院以前是经济系,因此我们到目前为止的现状就是说经济学比较强,工商管理学科的积累相对比较弱,因此如何把经济学和商学的优势都发挥出来,整合在一起,我的目标就是说,把北师大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建成具有深厚经济学底蕴的商学院,把这两个学科整合在一起。

MBA教育对推动中国经济改革,推动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更多学校加入到MBA教育竞争中来,赖德胜将对中国商学教育现状作何评价?

赖德胜:需求是决定供给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没有需求就谈不上供给,那么中国MBA教育到今天已经有22年的历史MBA教育开始越来越成熟,因此它就放开了MBA教育的门槛,使得更多的学校加入到MBA的圈子里面来,这样做有利有弊,利就是扩大了MBA教育的供给,增强了MBA教育的竞争,弊的是这个时候讲的很多可能有部分高校它并没有很充分的条件来为MBA教育提供支持。

新华社记者赖冬阳:刚才谈到供需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近一两年很多人会这么认为,中国的MBA教育市场来说,供给可能会大于需求您觉得是这样吗,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说的话,很多人认为现在的MBA教育这些项目的学校太多了,您是这么看的吗。

赖德胜:我不这样认为,因为中国虽然已经开展了20多年MBA的教育,但相对我们的企业的数量和企业管理的数量比起来,我觉得大部分的企业管理者是没有经过这种商业教育的,因此市场需求量仍然是很大,现在MBA供给的数量不是多了,而是如何有更高的水平,更有特色,因为现在管理是一个分众的市场,是一个小众的市场里,不能说是通用的,因此我觉得高水平有特色,做好这两条我觉得我们现在MBA的数量还不够。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也是北师大商学教育的目标与方向。作为北师大经管学院的院长,赖德胜对中国企业家精神将作何解释?

新华社记者赖冬阳:作为北师大的一个学院的领导一直很强调北师大一个根本的东西,底蕴,很多时候我们说工商学院的教学更多是注重在术的层面,而我们北师大更多是注重术的层面的同时,还要更注重道的层面,可不可以这么理解。

赖德胜:我觉得是完全对的,因为我自己做过企业,有很多企业家的朋友,包括我看了很多企业家的传记,凡是那些做成功的,持久成功的或者基业长青的企业家基本上最后他都在经营哲学方面有自己独道的一套。   

新华社记者赖冬阳:那么您怎么来去理解中国的企业家精神。

赖德胜:企业家精神是这样的,有宽有窄,如果窄的企业家精神,就是熊彼特讲的创新,创新是一个企业家最基本的职责。

什么样的企业家才算成功?有人认为赚更多的钱、纳更多的税、为更多的人提供岗位,这就是企业家最重要的职责;也有人认为,企业家已经是社会楷模,只有将自己的影响力转化为社会财富,承担起整个社会的责任,才能叫做成功。

赖德胜:那么这两种分歧我觉得各有道理,而我个人更倾向于企业家还是要讲道德,企业家还是要讲社会责任的,企业家还是要讲一点回应点重大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政治、社会、教育、文化等等问题,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企业家要不要的问题,而是中国转型伟大的变革时期给了我们的企业家这么个机遇,这么个机会,而这个不是西方企业家碰到的事情,这是千载难逢机会,因此我个人是倾向于我们的企业家精神里面要包含有这种社会性的东西,所以企业家我讲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不仅是教师的标准,他也应该是企业家的标准。

新华社记者赖冬阳:在采访当中,赖德胜院长一直强调要把北京师范大学的深厚的人文底蕴发挥出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具有人文精神的企业家,这样才能把企业做得更好,那么在这我们也希望北京师范大学能够巧妙的、很好的、完美的,把深厚的人文底蕴与上学教育巧妙地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属于北京师范大学独特的商学教育之路。好,本期节目到这就结束了,感谢各位的收看,下期节目,再见!(新华社记者:赖冬阳 袁宏舟 李昕婕 胡杨)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