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频 > 金融人物 > 访王瑞华:探索商学院的精品化之路

访王瑞华:探索商学院的精品化之路

2013-08-26 15:19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时长:15分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视频介绍

中国商学教育竞争激烈,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依托财经专科院校,将如何定位自身? MBA学费逐年上涨,报考人数却稳增不减,更是受到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所青睐,他将如何看待MBA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国外的一流大学相比,中国MBA教育究竟差距何在?新华社记者赖冬阳专访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院长王瑞华。

访王瑞华:探索商学院的精品化之路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责任编辑:赵鼎

日期:2013-08-26 15:19

视频文稿

新华社记者赖冬阳:观众朋友们,大家好。1991年,中国第一批MBA教育开始试点,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中国的商学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层管理人才,但是同时,中国商学教育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各个学校立足自身的条件和资源,纷纷力争形成自身的特色。本期节目我们来关注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我们专访到了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院长王瑞华。王院长您好,欢迎您来到我们的节目。我们知道中央财经大学是一所以财经为特色的大学,那么在这个大学里面财金类的学院分得非常细,比如说有财政学院,会计学院等等,那作为中央财经大学那么专业财经类的大学,为什么还会想去专门再成立一个商学院。

王瑞华:传统的财政,金融,会计当然是构成了我们中央财经大学的一个传统学科,那么企业管理或者管理学科企业在中财的话虽然当初专业没有,但是学科还是有的,我们最初1952年我们就有企业教研室。随着改革开放刚才讲到的,我们管理学科实际上也在不断地壮大,到了2003年我们学校当时在原来的经济管理系的基础上成立了商学院。

新华社记者赖冬阳:我们都知道我们中央财经大学,有60年的历史,而我们商学院有十几年的历史,60比10,那么确实是可以看出这个商学院确实比较年轻,而且有人还说今年还是我们中央财经大学的商学院特别特殊的日子,也就说现在中央财经大学已经成立了一个新商学院,那么这个新体现在什么地方。

王瑞华:一个应该说是我们的学科架构更完整了,因为什么呢如果考察国内的商学院,MBA其实是构成了商学院的一个核心主体,我们新商学院的组建实际上的话在原来财经大学这种模式下面,比如细科分得比较细的情况下我们重头化的方向迈进了一步,这样的话对于提升我们管理学科的竞争力就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MBA教育发展速度之快之快引人注目,从第一批获教育部批准的9所高等院校发展至今目,全国已有236所MBA院校。面对竞争激烈的商学管理教育,如何定位自身,办出特色,成为各个商学院跻身一线、获取成功的关键。

王瑞华:那么我们中央财经大学是一个著名的财经大学,我们从我们的行业来讲我们实际上在传统的金融这个行业里边实际上有非常强的一个竞争力,我们走一条差异化,精品化,国际化的路,这个实际上走出了我们自己一个成功之路,也是得到了社会考生还有用人单位的欢迎、认可。

新华社记者赖冬阳:刚才你谈到的是差异化的问题,同时你也讲到中央财经大学作为一个财经为特色的一所大学,那么我们也要追求精品化这么一个道路,那么这个精品化,我们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能够确保这个精品化的精品。

王瑞华:精致化不是我的说法,是我们MBA届非常有声望的一些人士给我的评价,我稍微解释一下我这个精品化,我们自己提的是精品化的概念,我们实际上我们的MBA我们从一开始就有一个中央财经大学MBA培养的使命愿景我们有确立,比如我们就非常明确我们培养的中央财经大学MBA是培养了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能力,就是拥有金融财务专长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这样的管理者或者领导者,第二个方面,我们中央财经大学将近一千个专职的经济管理类老师,我们校长授权给我从这一千多个MBA挑能够胜任MBA教育的老师,所以我是全校挑,第三个方面我们还根据刚才的能力素质模式我们整个过程管理比如教学过程管理,我们学生的管理,我们的职业发展,乃至于我跟企业合作,国际合作,定期的毕业生出去我们还定期的进行问卷调查,走访用人单位,来改进完善,持续改进,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刚才精品化或者有的专家评价我们搞得很精致的原因所在。

新华社记者赖冬阳:现在我们看到很多人评价一所商学院到底成不成功的话,有很多不同的方面或者维度,比如说看商学院的时间是不是很长,办学时间长不长,有没有悠久的历史,还有就是商学院的教学的这个资源怎么样,但是不管是哪方面的维度,其中落实到一个最重要的维度,那就是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率怎么样,就业的质量怎么样,那么在这个方面我们中央财经大学做得怎么样?

王瑞华:我们统计了一下从2006年到现在为止我们大致学生的趋向,就是32.31,在职的MBA和全日制的MBA加起来在金融财务行业,就是我们中央财经的传统优势的学科大概在50%左右。应该大致上是这么一个,这个金融行业当时32.51,比如除了银行,证券保险公司财务公司,因为现在企业里面一些大型的企业它也是在做那种资本的投融资,我们大概全日制的学生47%在金融行业,这个是相当高的一个比例,那么至于薪酬大家都知道金融行业相对于别的行业它的薪酬自然平均报酬比别的行业要高。

MBA培养的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职业经理人和创业者,近年来,各大商学院学费连年上涨,报考学生却稳增不降,而赴商学院学习更是成为一些年轻人对自己未来发展的一项投资。王瑞华教授如何评价中国的MBA教育现状,中国与国外商学教育的差距

新华社记者赖冬阳:MBA的这个教育发展的非常快,但是这么快的发展之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现在社会上对MBA的教育有这么些评价,当然有些是负面的,比如说MBA地方是富人的俱乐部,还有些说法说 MBA是一个让人“变色”的地方,这个变色是打了双引号的“变色”,那么这么快的发展的这种形势之下,MBA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也很多,那么您如何来评价中国现在MBA教育的现状。

王瑞华:其实MBA的教育应该说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从开始招90多人到目前一年的招生规模大概应该在将近5万人,那么我个人觉得这20多年成绩巨大,因为这批学生是构成了我们社会当中企业发展的一股力量,很多人在20年在咱们的企业改革,在咱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当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美国一年现在招生MBA的规模是将近16万人,印度一年的招生规模在10万人左右,咱们现在MBA、EMBA加起来才5、6万人,我相信咱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大家都知道咱们是第二大经济体,咱们经济的发展速度在搁着,MBA,EMBA教育能够快速发展也是适应了社会的需求,大部分的MBA教育项目我觉得还是都秉承教育质量为上的一个原则在认认真真做教育,这个实际上我个人觉得MBA教育应该没有像所谓一些媒体放大的效应,至少我们圈内人看的话还是应该是非常科学或者客观的发展的东西。我就觉得不同的MBA项目它区域不同,它投入的资源不同,那么也就是适应的人群也一样,那么恰恰体现咱们国家博大,适应咱们社会不同的需求满足多层次的需求。

新华社记者赖冬阳:从事经济和管理的人,经常会说的一句话就是跟国际接轨,那么像我们的MBA教育也是从美国引进的是一个舶来品,中国的MBA教育跟美国的MBA教育,也就是说跟国际上的MBA教育一流水平的话有哪些差距。

王瑞华:总体来讲,咱们的高质量的师资还是缺乏,无论是我们中央财经大学,我相信一些别的好的大学,这个师资,虽然有师资,但是也不能够说能够满足现在社会中急剧发展的,当然后面还有一些教育的理念,实际上还是教学的一些方式方法问题,就我们说在现在这种移动,电子的时代,那恐怕你老师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本身就不是和MBA教育,比如你这个老师讲什么,我随时一查,马上都能查到,所以在这么一种情况下你如何来革新,你的教育教学方式恐怕我相信所有的院校都得面临这个挑战的问题,这个不是哪家的问题。

新华社记者赖冬阳:MBA教育像您刚才所说的,是不能像传统的教育那样用满堂灌的方式,他更多的是要导师和学生进行讨论或者导师和学生一对一的这种指导,那么在这种案例教学和导师一对一的指导方面,中国在这方面是不是做得还不够。

王瑞华:国外的MBA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的,比如案例教学以哈佛商学员和加拿大47.51商学院为典型代表他们是做案例教学为主的,但是比如像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它就是做研究,各个学校,实际上就跟它学校的历史,跟它文化的传承是关系的,所以不能够说有一个所谓的放之四海而皆准一个什么方式方法,虽然的话我觉得MBA教育里面的根本的是锻炼学生的商业的思维能力,在错综复杂的商业环境当中他如何在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这个学校里面应该是根据自身的特色从怎么来训练学生提高这样的能力,我觉得这个方式应该有多种多样的,案例教学当然也是训练能力很好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唯一的。

新华社记者赖冬阳:也就是说万变不离其中,最终是要提高学生的能力。

王瑞华:对。

新华社记者赖冬阳:MBA教育在中国已经发展20多年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像教学理念老化、教学的师资不足等等问题这些问题,那么在重重挑战与竞争当中,中央财经大学提出要走一条差异化、国际化、精品化的道路,培养更具金融商务意识的管理人才,在这我们祝愿他们!同时也感谢收看本期节目,再会!(新华社记者:赖冬阳 李昕婕)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