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频 > 财经新闻 > 中央摸底地方债防范隐藏风险

中央摸底地方债防范隐藏风险

2013-08-02 10:44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时长:4分29秒
 
 
视频介绍

国家审计署官方网站近日发布了一条非常简短的消息,但这条消息却在业界引发了关于“审计风暴”的猜想。公告称,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不过,业界普遍认为,这次审计主要针对地方性债务,旨在了解地方债的系统性风险和结构性风险,属于防范风险的范畴。

中央摸底地方债防范隐藏风险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责任编辑:赵鼎

日期:2013-08-02 10:44

分享到:

0%0%

视频文稿

新华社记者赖冬阳:国家审计署官方网站近日发布了一条非常简短的消息,但这条消息却在业界引发了关于“审计风暴”的猜想。公告称,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不过,业界普遍认为,这次审计主要针对地方性债务,旨在了解地方债的系统性风险和结构性风险,属于防范风险的范畴。

上一次审计署全面审计政府性债务是在2011年3月到5月,当年6月发布的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07174.91亿元。在专家看来,本轮审计的含义与2011年是不可比的,在当前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本次审计主要以摸底为主。

债务的统计上不完善的体系,也就是中央政府也不清楚到底各地的情况怎么样,各地到底有多少债,以什么形式来负债,他也不清楚。所以我觉得就是出于摸底这样一个目的。事实上,直到现在为止,地方债务规模究竟有多大,由于统计路径不一,数字有很大出入。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债务增长过快,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统计显示,1997年以来,我国政府地方债务规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年增长。

1998年和2009年,债务余额分别比上年增长48.20%和61.92%;2010年的债务余额比上年增长18.86%;而2012年审计的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比2010年增长12.94%。在这些资金当中,有可能跟过去的大额投资有关,或者说粗放型经济有关。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地方政府债务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以GDP为主的政绩考核制度刺激了地方政府竞相负债、获取短期经济利益的行为,这是地方政府债务激增的根源;地方政府权力过大,在某种程度上几乎可以不受市场约束地“滥用”土地和资金,这也刺激了地方政府债务膨胀;中央和地方收入财权和事权关系不匹配,使地方政府可以将负债带来的公共成本外化,于是有了更强的负债偏好。

因此,有专家指出,虽然地方债务支撑了我国近些年基础设施的建设,而且相比美国、日本等高债务率国家,我国目前的债务水平仍然处在国际惯例的临界点之下,在安全的区间内,但是由于各地偿债能力不一,需要防范局部地区和具体项目出现系统风险。

所谓摸底就是你要合理地评估在经济处于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导致政府的运行、社会保障方面会导致风险上升,风险在什么情况下,它到底安全边际有多少,这些情况做一个综合的了解。

多位业内专家判断,此次审计行动对于稳定市场的预期影响无疑是正面的,一旦风险得到清查,不仅能够减少各种估算的干扰,有针对性地对风险进行隔离、消化,并且有助于未来在对风险的控制与处理上达成一致意见。

应该说这次审计是着眼于未来的。也就是说未来会更加规范,他可能会经过这次调查之后,出台地方债方面更加完备的措施。比如说,谁可以发,怎么发,这个量的控制,债使用于何种目的,怎么使用,我想这些未来都会有进一步细化。

新华社主持人赖冬阳:防范地方债务风险、拓展地方融资渠道方面,未来还需进行更加细致和有力的改革;在操作上,也要坚持方式创新。我国城镇化进程正在加快,拓展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非常重要。其中,市政债的方式在实现地方政府自主权扩大方面具备独有的特点,而且还能强化地方政府必须自己还债的意愿,可以借鉴。(记者孙青 李海伟)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