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频 > 金融人物 > 专访管清友:中国经济调控如何稳中有为

专访管清友:中国经济调控如何稳中有为

2013-08-01 17:34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时长:15分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视频介绍

他如何评价巴克莱报告?李克强总理阐释的经济运行上下限和稳中有为,如何解读?新华社中国金融台《新华财经名人坊》本期节目,新华社记者赖冬阳专访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

专访管清友:中国经济调控如何稳中有为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责任编辑:赵鼎

日期:2013-08-01 17:34

视频文稿

新华社记者赖冬阳:欢迎您来到我们的新华财经名人坊来做客,我们都知道李克强总理上台之后对宏观经济形势将来的走向和判断有很多的论述,在国内来说,也很早在之前你就已经提出来了李克强经济学这么一个说法。

管清友:我们试图对于未来的经济政策做一个梳理和猜测,当时我们感觉到它基本特征可能有三个,叫做强化市场,放松管制,改善供给,总结了这三个特征,实际上是对未来经济的猜测,但是后来很多学者也有后续的研究,比如像巴克莱银行的报道它提到的,去杠杆,不刺激,调结构等,那么很多人就会有一点误读在于把我们自己的政策猜测当成了政府真正要实施的东西,后来的猜测有一个特点是觉得经济政策是要搞激进的,休克式的做法这个实际上是不符合实际的。

新华社记者赖冬阳:都知道巴克莱银行它在国际上的影响特别是报告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所以它提出来像刚才您所讲的,不刺激,去杠杆,结构性改革,之后还判断中国的经济有可能会变成硬着陆,甚至将来的GDP增长率会达到3%以下,这个确实有点耸人听闻。您觉得?

管清友:当然了,看投行的报告我想第一个一定要看他的假设情形,第二个在几十年来应该说看空中国经济也不仅仅是一家投行而已。中国经济应该说确实当前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空间还很大,比如说开放大服务业的空间,教育、医疗、卫生、能源、电信其实我们的空间是很大的。所以说在不用讲条件,不讲前提条件,不讲背景的情况之下就只看空唱衰我觉得也不是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

新华社记者赖冬阳:我们看到巴克莱银行在报告当中提出了不刺激,去杠杆和结构性的改革,这三个看法您怎么来评价。

管清友:不刺激就是宏观管理的思路发生了重大变化,再不会搞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不刺激应该作为一个特征。第二个从去杠杆这个角度来讲,在一定阶段里面可能确实表现为去杠杆,从政府思路上来讲它不可能是聚焦于这个小的事情,实际上去杠杆是调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经济下滑,逼近经济增长下限的时候,稳增长就成为一个比较重要的任务,所以去杠杆也应该把它放在一个动态的过程当中去看。结构性的改革我们之前也提到过所谓我刚才讲的强化市场,放松管制,改善供给,那么其实它的着力点还是在结构调整。

管清友认为新一届政府的经济增长计划代表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经济工作方面的重大调整,具体是正确处理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三者的关系,这也成为未来经济工作的重要出发点。

新华社记者赖冬阳:经济增长的计划当中您也提出了您的三个看法,其中有一个是强化市场,另一个是放松管制,还有一个是改善供给,我们具体来说强化市场,您认为强化市场方面会有一些什么样的实现的路径?

管清友:强化市场从理念上来讲主要是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把市场能做的事情交还给市场,我们相信他在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上是没有问题的,比如说在原来的很多铁路投资,很多垄断部门的投资,很多教育医疗卫生服务业方面的投资,有管制的投资领域他可以吸引民间投资真正给你开放,那么这实际上就是强化市场,第二个从放松管制这个角度来讲就是减政放权,就是把本届政府要把审批权再下放三分之一,这个实际上一直在持续的做这个事情,减政放权的刺激还是处在落地的过程之中。

新华社记者赖冬阳:您刚才所谈到的强化市场放松管制之外,还有改善供给,改善供给怎么来去理解。

管清友:我想可以从劳动力的供应,所谓我们叫去产能的过程,社会保障的构建这三个角度去理解,劳动力供应实际上我们讲跟后面我觉得放开户籍制度是有关系的,产能的角度实际上跟我们后面讲的要推动兼并重组,解决产能过剩是有关系的,构建社会保障网实际上它是一个所谓社会政策要兜底的具体体现,在经济领域里头它体现为对供给层面的一个改善,改善供给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减税措施,实际上跟我们中国现在做的营改增,包括中央和地方税制的调整是有关系的,减税能够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能够激发真正的经济增长的动力。

新华社记者赖冬阳:刚才您也谈到了从改善供给,放松管制以及强化市场这几方面您对李克强总理上台之后,对中国经济增长计划的解读,如果是从具体的细分,或者是您的预测来想,在这三方面都会有一些什么样的实现路径,从您的角度来说。

管清友:从强化市场这个角度来讲,我想还是要强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市场化的改革取向这个不能动摇,这就意味着下面放松管制,开放国内市场,然后保障工人或者我们讲工作者的权益,保障中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社会福利,这是非常重要的,放松管制和开放国内市场我以为是未来主要的政策着力点,在开放市场放松管制的问题上实际上大有文章可做,所以这里我一开始讲其实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还非常大,不是像很多人唱空的,唱衰的我们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可能见到尽头的路了这个我觉得是不客观的。

中国经济30多年的高速成长到了新的关口,从高速增长到中低速增长的变化过程中,潜在增长力渐渐下行,利益的分化博弈也更为复杂,这给新一届政府领导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新华社记者赖冬阳:经济增长的计划一直在推动的过程当中其实并没有像很多人所想象的那种采取激进的方式,这就让我们想起了前段时间李克强总理说的上下限的这么一个原则,您怎么来理解这个上下限。

管清友:我想给经济设定上限下限是一条比较稳妥的做法,是经济政策当中应该说主观想要稳中有为的一种做法,因为中国的情况有两个背景第一个是我刚才讲的潜在增长率已经下降了,超过增长是不可能的了,所以习主席在博鳌论坛上也讲,要维持一个高速增长非不能也,而不为也,但第二个背景是中国的发展还需要维持一定的速度,在发展当中解决问题,如果不发展了,就业就是问题,很多产业就会出现问题。为什么提稳中有为,就是因为经济滑向下限逼进下限,因为二季度已经7.5,上半年7.6的GDP增速实际上已经滑向这个下限,这个时候需要政府去做一点托底的稳增长的举措,当然前提是绝对不能再搞大规模的刺激,因为现在既不需要也没有更大的空间,而真正稳住增长的时候要把更多的精力腾出手来调整结构推进改革是这个意思,所以我想它是一个均衡的政策,是一个稳健的政策。

新华社记者赖冬阳:其实像刚才您说的,其实稳中有为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或者内在语,在稳中有为的过程当中要做好平衡,各方面均衡的发展,但往往有的时候均衡是最难做到的,我们把它细分来看一下,稳中有为当中我们会涉及到调结构还有涉及到促转型,还有稳增长三者来平衡,我们来看一下在三者的平衡当中金融机构的改革你要不要改革,你还是要改革,在这三者平衡怎么来金融机构的改革会用哪些路径。

管清友:人民银行放开贷款利率下限改革,或者我们讲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第一步就能看出来这个改革是稳妥的,因为我们知道银行市场早就不执行所谓的0.7倍的贷款利率的下限了,所以这个时候放开,相对于确认顺势而为,然后对时候没有造成很大的冲击,改革一定要在这个时候推进,现在在调结构的措施实际上也是为稳增长创造条件。

新华社记者赖冬阳:也就是刚才您谈到的在这么三个,稳增长,调结构以及将来的促转型的过程当中其实他们是个动态平衡的过程我们在细分的把它落实到具体的改革措施或者是改革的领域来说我们再看一下关于“钱荒”的问题,其实这个是金融资源的配置问题,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这个存量和增量的概念怎么来理解,您的看法是什么。

管清友: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思路是对的,那么比较可行的办法还是开放实体经济原来行政垄断和各种行业垄断造成的不开放的形势。“钱荒”的问题,表面上是出在我们银行间市场,或者出在金融体系里头去,但是根本上还是在实体经济,因为实体经济领域一部分产能过剩了,一部分我想进去它不开放,实体经济领域无利可图,那么我还不如买点理财产品或者做点别的投资这样收益率更高。因此我讲实体经济领域特别是重要的服务行业,重要的能源电信交通领域的开放,让民间资本进去这是非常重要的,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刚才讲的所谓货币空转问题,金融脱媒问题也会相应的得到缓解,另外我跟大家纠正一个概念,就是很多人认为觉得银行靠期限错配然后造成这次“钱荒”其实这是不对的,银行做的就是期限错配的事。

新华社记者赖冬阳:但是这个期限错配是不是还有杠杆率过于高的问题。

管清友:是有这个问题,所以我讲这次“钱荒”也给我们提示了一个风险,当你金融监管跟不上,杠杆率过高的时候,确实是容易发生风险。

新华社记者赖冬阳:非常感谢您做客我们新华财经名人坊节目,在我们财经名人坊的这一期节目当中和我们一起来探讨了,一起来解读了您眼中所看到的或者您的视角当中所理解到的习李新政和李克强总理经济增长计划。(新华社记者:赖冬阳  魏柳  李昕婕)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社,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