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频 > 金融人物 > 访中信银行曹彤: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之路

访中信银行曹彤: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之路

2013-02-20 09:26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时长:15分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视频介绍

欧元区债务危机阴云不散,希腊去留未定,世界经济持续疲软。银行业利润发展迅速,盈利模式仍待优化。利率市场化进程如何稳步推进?银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需要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断优化,以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中信银行副行长继续为您解读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之路。

访中信银行曹彤: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之路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责任编辑:赵鼎

日期:2013-02-20 09:26

视频文稿

新华社主持人赖冬阳:各位好,欢迎收看本期《新华财经名人坊》,我是新华社记者赖冬阳。在上期节目中,我们邀请到中信银行副行长曹彤为我们解读了疲软世界经济下的中国银行业。共同探讨了当前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对中国银行业国际化进程的机遇与挑战。那么从银行业自身出发,我们又该如何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信银行在改革道路上又将如何前行?我们继续请中信银行副行长曹彤从中信银行自身出发,来为我们解读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之路。上期节目中,中信银行副行长曹彤对中国银行业的高利润现象做出了说明,并指出中国银行业的盈利模式依然有待优化。面对未来盈利预期下降,以及竞争格局加剧,中国商业银行该如何应对,存在的问题又有哪些?

新华社主持人赖冬阳:刚才听您讲的,让我们看到用更细分的眼光来去看中国银行业的总利润,还是靠的是息差,那么咱们的中信银行在中间业务这块业务上做得怎么样,有哪些特色?

中信银行副行长曹彤:中信银行的中间业务占比在业内大概处在平均水平吧,就是中偏上这个水平。从中国银行业来看,大部分银行是在10%到17%、18%这个区间。我们国家的中间业务水平低主要有三条,相比境外银行,一个是金融市场的结构不一样。因为中国的资本市场不发达,债券市场不发达,那个市场没有给你提供很大的空间。第二个原因就是我们监管的原则,因为中国是分业监管的原则,中国的银行业只能做银行业的事儿,那么在欧、美、日这些发达国家通过几次的金融改革已经是混业经营已经变成了一个现实。第三个当然是一个社会心理环境。

从近几年上市银行的业绩来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金融环境,我国银行的业绩指标总是可以不断向好,利润的高速增长总是得以延续。社会各界对于银行利润的关注和讨论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种高增长的模式是否可以延续,各界对于高增长的种种论断是否必要,或许还需理性地观察与思考。

中信银行副行长曹彤:这三条就决定了你的收入结构只能是按照一个自然演绎的规律去发展,就在这里面,银行与银行之间会有差异,可能是你13%,它15%会有差异,但是银行间不会产生本质的差异,大家都是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随着资本市场越来越完善,那么向着调收入结构自然演进。

自2009年7月中国政府推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显著进展。在人民币汇率水平逐渐趋近均衡汇率水平、市场套汇动力不复从前的状况下,人民币国际化亟需寻求新的动力。

新华社主持人赖冬阳:那您是否认为现在是对资本项下或者是交易项下的这种开放的一个很好的时机。

中信银行副行长曹彤:我认为从经济层面看,是一个不错的时机,因为当前08年金融危机这个动荡还在持续,而且还在进一步的深化,从美国,包括欧洲区来看都还没有走出危机,所以实际上给发展中国家一些在国际经济和金融舞台上展示的更好的机会有更好的条件,这是从经济层面看。那么这一点也是契合了为什么这几年我们国际化进程会这么快的一个相同的背景。但是从政治层面看我认为也要再思考。毕竟人民币国际化它本身不能把它仅仅看到是一个经济问题,或者是金融问题,它本身就是一个国际政治问题,所以恐怕要综合性的考虑。

新华社主持人赖冬阳:综合性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因素来考虑人民币国际化它的节奏或者是它的区域性的特点。

中信银行副行长曹彤:对,节奏区域方向去哪。

近期(随着)央行利率调整的频率明显加快,这不仅增加了经济变化的适应性,也大大推动了利率市场化进程。此时,中国银行业更应当准确把握利率市场化改革时机,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动金融市场规范发展。

新华社主持人赖冬阳:对您以前的采访当中您也说过在现在我们的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当中把握时机非常重要,那您认为什么样的时机才是好的时机,现在是这个好的时机吗。

中信银行副行长曹彤:我认为我们现在对利率市场化的认识更多是把它看成商业银行有没有管理利率市场的能力,把它来划成等号,实际上利率市场化它所带来的挑战要远远大于这个范畴,利率市场化绝不是商业银行管理利率风险能力的问题,它更主要的是带来的社会财富分配的这样一种再分配一种再调整。如果利率放开,存款利率必然是上升的,贷款利率必然是同步的上升,那么受益人是存款人,而受损的是贷款人所以  所谓利率市场化的最佳时机我认为是企业承受能力最好的时机。

香港,在1994年确定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之后,明确了一个包括各阶段时间节点的分阶段推进方案,给市场以明确的预期。制定一个明确的时间表,既能保证利率市场化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又能保证实施过程的稳定可控。

新华社主持人赖冬阳:刚才说到最佳时机,您也说在我们的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当中我们也应该有一张明确的时间表,那么您认为这个时间表由于是由谁来制定的,什么样的时间表比较好?

中信银行副行长曹彤:在所有的这些利率种类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存款利率,存款利率虽然种类它只占一个,但是它的权重可能相当于其他那些利率的总和。香港是在93年进入到了存款利率放开的关键点,所以它制定了一个93到98年这样一个开放的时间表。我认为我们国家也应该可以借鉴这个做法,因为毕竟利率市场化跟社会经营主体有一个信息的互动是很重要的,所以在这方面我觉得人民银行不妨有一个大体的一个时间表,这样市场有个预期,各方都会更好的管理好这个预期,这个利率改革的社会和市场的冲击就会降到最小。

中信银行这几年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不断扩大份额,获得认可,树立了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市场形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中信银行构建起牢固的风险防控体系,充分体现了该行的“追求滤掉风险的真实利润”这一经营思路。那么,在高速发展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银行发展战略和经营理念?中信银行又在管理上有哪些独到之处?

新华社主持人赖冬阳:那我们中信银行最大的特色有哪些?您介绍一下。

中信银行副行长曹彤:中信银行的一个特色首先要谈的就是中信这两个字,因为中信是改革开放以后成立了第一次外向型的一个公司,当时邓小平先生把荣毅仁先生请过来来组建这样一个公司,所以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是在市场环境下来生长和发展的这样一个企业,同时又是在一个外向型的环境下是开放的环境下,是主动参与国际市场,主动的从国际市场融资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发展起来的,所以中信银行,包括中信系下面的很多金融机构其实都是保持着这样一个内在的基因一种文化,就是它的开放它的市场化,它的进取性。

新华社主持人赖冬阳:开放型、市场化、专业化还有我们的国际化,在这些方面我们中信银行应该说这几年做的有很大的特色,那么刚才您谈到一个国际化的问题,就是中信银行在走出去的战略布局上有哪些新的举措。

中信银行副行长曹彤:首先是一个从机构设置上我们09年完成了一个海外战略平台的一个收购,搭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国内国际上一个呼应的这样一个平台;第二我们现在追踪一些我们的客户,因为这些企业在逐渐地走出去,它的业务、市场、资源等等一些国际化,另外一条主线是伴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我们现在走出去实际上是伴随着这样两个去向,一是跟着自己的企业出去,一个是跟着人民币,就是我们中国银行的本币业务,就是跟着它出去。目前看我们觉得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也是一个水到渠成,随着你的服务对象,你的交易品种的国际化,我认为必然会走向海外。

近年来,随着银行业规模的扩大与竞争的日趋激烈,各大银行对专业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更为迫切。那么如何做好人才培养和选拔工作,是保持行业的活力和稳健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

新华社主持人赖冬阳:您觉得银行业当中来培训优秀的人才您要从哪几方面着手,我们的中信银行有哪些非常好的经验给大家分享?

中信银行副行长曹彤:银行业的人才一定是批量的,因为它的业务要求都是一个类似于集团军作战的,都是成千上万的人服务于企业,服务于个人,所以银行业的培训实际上讲的是培训体系,它并不是说我有一两个顶尖人才就够了,这是不够的,建立一个符合银行业发展规律的一个培训体系是非常重要的。怎么样能够找到一个契合我们自身的一个培训体系,你像中信银行这几年我们建了两个培训体系,是针对于我们的风险管理人员建立的一套培训体系,就是使得这样的批量人才能够不断的涌现,所以我想这方面的也算我们一个心得吧。

新华社主持人赖冬阳:我很感兴趣的是,曹行长是怎么从这个千军万马当中能够脱颖而出的,您有些什么个人成长的一些经验吗。

中信银行副行长曹彤:因为在银行业包括在中信银行比如说像我这样的吧,一步一步的从基层上来很多,我想这里面也有很多偶然性,可能有些地方你赶上了,你有了一些展现的机会,也有了锻炼的机会可能就发展起来了,实际上从整个银行业来看,我觉得一两个说是领军人物固然重要,但是银行业一定是批量人的竞争,所以怎么能够批量的产生人才是最关键的。

新华社主持人赖冬阳:好,谢谢,谢谢曹行长接受我们的采访。

发展速度快,改革力度大是中国银行业近年来的两个突出特点。如何进一步提升银行业整体竞争水平,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新华社记者 赖冬阳 侯钦凌 牛森 柯迪(实习))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