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频 > 财经新闻 > 福建大田:茶园聚宝盆 种出富裕生活

福建大田:茶园聚宝盆 种出富裕生活

2012-12-26 13:29来源:新华08网时长:6分
 
 
视频介绍

福建中部的大田县山多田少,有“九山、半水、半田”之称,境内仅千米以上的高峰就有175座,是较典型的山区县。近年来,大田县利用高山特点,扶持农民种植高山茶,让昔日愁人的高山深山变成了现在农民致富增收的金山银山。

福建大田:茶园聚宝盆 种出富裕生活

来源:新华08网    责任编辑:王铭悦

日期:2012-12-26 13:29

分享到:

0%0%

视频文稿

福建中部的大田县山多田少,有“九山、半水、半田”之称,境内仅千米以上的高峰就有175座,是较典型的山区县。近年来,大田县利用高山特点,扶持农民种植高山茶,让昔日愁人的高山深山变成了现在农民致富增收的金山银山。大田县吴山乡的和洋村几乎家家户户种茶叶。各家门前摆放整齐的制茶机,醒目的茶厂招牌,都让记者感受到了这里浓浓的“茶味”。村民陈德永种了25亩的茶园,和村里其他人一样,茶园就是他们一家人的聚宝盆、茶树就是摇钱树。

福建大田和洋村村民 陈德永:2012年的三季茶叶共卖了20多万,纯利润大概十二三万。

福建大田和洋村村委会主任 陈德书:每户都在做茶叶,因为除了一些老弱、家里没有劳力的,或者儿子已经去外面工作的这些人不可能回来做茶,其他整个村全部都是以茶为主。

和洋村现在是全县知名的“示范村”,不过在2005年之前,和洋村还完全是大田的一个经济落后村。村委会主任陈德书告诉记者,和洋村海拔750米以上,山头多,即使在大田这个山区县也属于高山区。和洋村村民以前以种粮为主,不过因为人均耕地仅有2分地,收入上不去,不少人都去进城打工了。这也是大田许多农村当时的现状。为了化劣势为优势,2002年,大田县经过专家论证,开始在全县大力推广种植优质高山茶,和洋村的村民就是在那时候开始陆续种起了茶叶。

福建大田和洋村村委会主任 陈德书:县委县政府在这边的资金投入也很大,因为我们这边只要做“大田高山茶”这个品牌的话,我们都有补贴的。

陈德永2003年开始种茶。刚开始他只种了三四亩,直接卖茶青。不过种了几年茶叶下来,陈德永和其他农户们发现,一斤茶青卖十几块钱,而经过炒制之后的毛茶的价格则能够翻数倍;而且种茶、购买茶叶生产设备县里都有补贴,所以在2006年,陈德永一下子将茶园面积扩大到了25亩,还购置了一整套的制茶设备。那一年,茶青一斤10元钱,而陈德永加工过的毛茶则卖到了每斤近100元。

福建大田和洋村村民 陈德永:2006年我买炒茶的机械,那时候花了一万多块,政府给我补贴了20%,补了3000多块。茶山他们也有补贴,一亩补贴50块。

和洋村村委会主任 陈德书:当时的支部就已经开始想能不能从这块着手去做点文章,当时我们村干部自己先尝试去种点茶叶,一种下去,感觉不错,还挺会赚钱啊!

茶叶讲究“高山云雾出好茶”,海拔700米以上被认为是最佳种植高度。因此和洋村的高山茶秋茶的毛茶买年都能卖上一斤近百元的高价。这甚至比不少传统茶区的茶叶价格还要高出许多。在短短几年间,和洋村的茶园面积迅速扩大,全村140多户有116户从事茶叶种植、加工,2011年和洋村民人均收入13200元,共开垦茶园1200多亩,成为大田的制茶第一村。

福建大田和洋村村委会主任 陈德书:保守估计,整个村每个自然村每一户一年的纯收入都保持在七万八万这一档。大户的一年二三十万的也有。

做茶富裕起来的和洋村民几乎家家买了空调、冰箱这些电器,十几户还买了汽车。2010年,在村主任陈德书的牵头下,和洋村的茶农组成了茶叶合作社,统一采购农资,抱团做茶,陈德永也是带头参加。

福建大田和洋村村委会主任 陈德书:2010年9月份成立合作社,农资农肥都是统一调配,农残这一块都是和市场上有名的公司签订协议。

福建大田和洋村村民 陈德永:农药、肥料这些都是合作社买的。一袋肥料可以省一二十块。

通过合作社减少农资成本、控制茶叶安全质量是一方面。以往,靠着外地茶商收购,既没自己的品牌,也时常受制于人,和洋村成立合作社的另外一个目的便是将全村的茶叶统一经营和推广。目前,和洋产业专业合作社已经注册商标,并准备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提升和洋村高山茶的知名度和利润空间。

福建大田和洋村村委会主任 陈德书:我们的合作社现在已经在天津、山东这两个地方进行市场推介。

福建大田和洋村村民 陈德永:合作社如果做起来,品牌打自己的,我们的利润就更高了。

近十年来,大田依托自然环境优势和后发生态优势,在全县大力推广高品质高山茶产业。目前,大田高山茶产业链也日趋完善,一片茶叶带动了一产的种植、二产的加工、三产的销售与旅游等关联产业,全县20%的群众加入到了茶产业链,成了当地一个最大的共富产业体。据了解,大田县将力争在2013年茶园面积达到10万亩规模、就地转移劳力10万人、实现涉茶产值10亿元的目标。以往阻碍地方经济发展的连绵群山,如今正越来越成为当地百姓致富的独有优势。(新华社福建分社 记者 汤华 邰晓安)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