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频 > 财经新闻 > 甘肃贫困县大建“安全墙” 醉翁之意究为哪般

甘肃贫困县大建“安全墙” 醉翁之意究为哪般

2012-12-11 14:45来源:新华08网时长:6分27秒
 
 
视频介绍

日前,一条“甘肃贫困县斥巨资建‘遮羞墙’”的报道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了网友的持续热议,不少网友指出这就是一堵给领导看的“遮羞墙”,是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面对网友的质疑,当地政府回应称,这些墙是“交通安全防护墙”,目的在于彻底排除国道沿线交通安全隐患,整治村容村貌。那么这些墙究竟是“遮羞墙”还是“安全墙”?

甘肃贫困县大建“安全墙” 醉翁之意究为哪般

来源:新华08网    责任编辑:王铭悦

日期:2012-12-11 14:45

分享到:

0%0%

视频文稿

日前,一条“甘肃贫困县斥巨资建‘遮羞墙’”的报道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有媒体报道称,甘肃漳县在212国道经过的殪虎桥乡东桥村至大草滩乡新联村约5公里长的道路两侧间断的修建了总长1公里左右的高墙,墙体高约2米,用琉璃瓦装饰,新砌成的高墙将国道两边的农民房屋遮挡住。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了网友的持续热议,不少网友指出这就是一堵给领导看的“遮羞墙”,是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面对网友的质疑,当地政府回应称,这些墙是“交通安全防护墙”,目的在于彻底排除国道沿线交通安全隐患,整治村容村貌。那么这些墙究竟是“遮羞墙”还是“安全墙”?新华社记者专程前往漳县对此事进行了采访。

新华社记者 王衡:我现在在甘肃省漳县殪虎桥乡东桥村,我身后就是国道212线。大家可以看到,在国道两边有一些新砌的砖墙,这就是网上热议的“遮羞墙”,对此,漳县已经做出回应,说这些墙是交通安全防护墙。那么这些墙究竟用来做什么呢?“中国网事”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位于甘肃省定西市南部的漳县,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也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国道212线是其境内最为重要的公路之一,这些引起争议的高墙就位于国道212线经过的殪虎桥乡东桥村至大草滩乡新联村的道路两侧。

甘肃漳县村民:大概是农历的九月份了,(就是)十月份(开始修的)

这些10月份就开始动工修建的高墙部分已经完成了粉刷,显得整齐干净,和背后那些低矮的民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么这些墙在当地村民眼里有什么作用呢?

(记者:你知道这个墙是用来做什么的么?)挡院墙的么(记者:为什么要挡(院子)你知道么?)、

甘肃漳县村民:说不清楚。

甘肃漳县村民:这就是堵河里的垃圾的么。

甘肃漳县村民:看起来环境比较好一些,(给)过路的车和路人看起来比较阳光,没有从前那么难看了。

甘肃漳县村民:我就觉得这个院墙盖不盖的都成呢,这个院墙看起来比我们住的房子还好。如果没有这个院墙,给我们盖成房子我们还能住人呢,这个院墙有没有都成呢。

看得出来,村民们对政府修建这样的高墙有各自不同的看法。不过,挡院子和看起来好看这两点似乎是他们对这些墙作用的比较共同的看法。那么,对于这些墙的作用,出资修墙的当地政府是怎么认为的呢?

甘肃漳县县委外宣办主任 尉建华:(这些墙)是由于国道212线改造,改造完之后,由于沿线的群众的围墙、圈舍这些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给国道212线的正常交通造成了一定的隐患,为了交通安全考虑,咱们就修建了这个交通安全防护墙。(已经建的)总长是700米,总投资是35万元,1米预算大概是500。

在当地政府看来,这些耗资不菲的“安全墙”的真正作用在于减少过境国道线上的交通隐患和整治村容村貌。当地政府还表示,修建“安全墙”的资金由县乡共同承担,出发点是为了百姓的出行安全,并且现在已经在交通安全治理和村容村貌整治方面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之所以会引起群众的误解和网友的质疑是因为工作开展时间短、宣传不够深入、进展不够平衡。

甘肃漳县县委外宣办主任 尉建华:咱们这个(工作)由于部署时间比较短,所以咱们这项工作目前在交通安全防护墙和交通安全这一块凸显的比较明显,像其他的一些村内道路硬化,还有村容村貌整治这一块相对来说发展的较为不平衡。

事实上,成为网络热点的甘肃漳县的“遮羞墙”或者说“安全墙”并非当地首创,类似于这种分布于国道等重要交通沿线的高大“墙体”,在甘肃以及西北其他省份,近年来都是屡见不鲜,其被称呼为“安全墙”、“宣传墙”或是“文化墙”,不尽相同。这些墙频频出现的背后暴露和缺失的究竟是什么呢?地方政府在公共事务的决策上是不是应该反思呢?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魏淑娟:我觉得政府确实还是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或者说政府对民生这一块考虑的少,甚至面子工程他们考虑的多。既然你是一个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这一块是不是应该在多方参与,多元主体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机制上能够下点功夫。我想今后政府在做这个(民生)事情的时候,能不能够把这个事情落到实处,尤其是涉及到利益相关者——村民这个非常重要的主体来加入到公共事务的的项目的决策、规划、执行甚至最后的评估这个全过程。

“遮羞墙”在一些地方的频繁出现、屡试不爽。虽然屡屡曝光遭到舆论批责,却又屡屡重出江湖,确实应该值得我们深思。地方政府在公共事务的建设上是不是应该充分考虑百姓的实际需求呢?而不是片面的追求政绩的美化。试想,要是把这些修墙的钱先用于支持村民房屋改造、修路搭桥的话,也许更能让群众称赞。(新华社甘肃分社 记者 陈斌 王衡  )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