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频 > 新华聚焦 > 《新闻周刊》退出纸媒:网络浪潮下的报刊情怀

《新闻周刊》退出纸媒:网络浪潮下的报刊情怀

2012-11-01 17:27来源:新华08网时长:5分58秒
 
 
视频介绍

美国老牌杂志停止纸质出版,转向数字业务;中国报业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业务创新;网络大潮袭来,报刊情怀难变;聚焦:网络浪潮下的报刊情怀。

《新闻周刊》退出纸媒:网络浪潮下的报刊情怀

来源:新华08网    责任编辑:赵鼎

日期:2012-11-01 17:27

分享到:

0%0%

视频文稿

美国老牌杂志转投数字业务

在网络和电子媒体大行其道的今天,某家纸质媒体宣布停止发行或改出网络版,恐怕已经不能算是新闻了。但是,当美国《新闻周刊》宣布将在年底结束为期80年的发行史时,人们惊讶、惋惜、怀念。

新华社记者  张川石:这里是美国纽约。我手中拿着的就是10月22日出版的最新一期《新闻周刊》,本月18日,《新闻周刊》宣布其将在今年12月31日发行美国版期刊印刷版的最后一期,此后将集中精力,在增长势头迅猛的数字阅读领域加速扩张,推出全球统一的数字版本,定名为“全球新闻周刊”。

此前,美国有一批有名的报刊已经倒下。在一些专家看来,数字化,或许是纸质媒体最好的出路。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匡文波:像报纸其实它做转型,数字化的转型,意思是现在纸制报纸还有发行量,但是从长远来讲,这是一种趋势,多媒体的生存是一种趋势。

美国《新闻周刊》的发行量在2010年前超过400万份,而2011年减少至大约150万份。今年,美国纸质媒体生存状况更不乐观。美国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印刷广告的亏损为7.98亿美元,被仅仅3200万美元的数字广告收益稍微冲抵;亏损与收入的比值为25比1。

华盛顿新闻博物馆高级副总裁 保罗•斯帕罗:《新闻周刊》现在每年亏损4000万美元,而它的纸质版本的制作成本恰恰就是每年4000万美元。所以很显然,停印纸质版本是削减成本、保持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中国报业加强数字化建设

而在中国,报纸等传统媒体也在经历着转型的“阵痛”。近些年来,年轻的读者越来越倚重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习惯于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

中央财经大学学生 田博夫:想了解国家政策、财经新闻、或者军事类的报道,就上新闻网站、人民网、凤凰网之类的;想了解同学之间的动态,亲朋好友之间的,就上上qq,上上人人(网)。

“微博”、“人人”等社交媒体,成了时下年轻人每天必须浏览的网站。通过网络这一新媒体平台,传统报刊也尝试着与读者们近距离的接触。在7月21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那天,《人民日报》法人微博在人民网、新浪网同时上线,利用微博这平台第一时间报道灾情。

另一方面,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网络成为人们快速阅读、浏览信息的媒介。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经达到3.56亿人,占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达到69.4%。互联网用户逐渐开始大范围向手机网络融合。把握这一趋势,传统报业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充分利用移动网络拓宽影响力。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匡文波:要说从技术上来讲成功的很多,比方像光明日报,它有光明云媒,它技术上做得很好,它可以从不同的终端上阅读电脑,PC终端,平板电脑的终端,还有手机终端,而且它还会识别不同的系统,比如说安卓系统,苹果系统等等,这个很成功,而且从影响力来讲,也在不断地提高。

报纸情怀代代相传

虽说网络的出现,不断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年轻人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依然有不少人会选择定期买一份报纸,带回家里细细品味。

中央财经大学学生 田博夫:我还是对经济类的资讯还是挺感兴趣的,像看看《经济观察报》,看看《财经》杂志,基本上《财经》杂志是每期都会去买。

报纸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人们的一种阅读习惯,同时也记录着人们的生活,代表着一种文化。

华盛顿新闻博物馆高级副总裁 保罗•斯帕罗:我觉得就像人们看纸质书的习惯没有消失一样。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将选择读电子书或用平板电脑读书,但是总还是会有一些人喜欢看纸质书,喜欢把书拿在手上的感觉。

对于报纸的情怀也催生出一些与报纸收藏相关的产业。在最近几年的国家级大型拍卖活动中,一些珍品老报刊出乎意料的拍出了高价。1949年10月1日的《人民日报》,市价已高达1万元,淘宝网上包含开国大典当天至2009年共60期的“国庆报”,目前市价已达6.2万元。而送给亲友出生当天的“老报纸”也成为了时下年轻人的流行时尚。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08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社,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华08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