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频 > 新华聚焦 > 人参价格暴涨调查:产量控制、巨头入侵

人参价格暴涨调查:产量控制、巨头入侵

新华08网2011年10月09日10:29分类:新华聚焦

核心提示:20年低迷走势,人参忽现暴涨行情;产量大国,价格暗战却屡遭围剿;巨头入侵市场,上扬行情隐忧不断;揭开市场混战的真相,敬请关注本期财经在观察《人参杀机》。

人参是我国珍贵传统中药材中使用最广泛的品种之一,居“东北三宝”之首,素有“国之瑰宝”、“百草之王”的美誉。每到入冬时节,人参也成为人们“滋补”的首选。然而,人参价格却从1989年开始,20多年一直处于低迷的状态,甚至有些年份里出现了“人参不如萝卜价”的情况。今年,人参主产地的销售价格创了历史新高,部分产品翻了一倍之多,但暴涨行情背后,参农却喜忧参半。让我们一起跟随新华社记者的镜头,了解人参背后的商战。

9、10月间,正是人参收获的季节。当记者来到吉林省长白县马鹿沟镇时,参农戚国正忙着拆大棚架条。

吉林省长白县马鹿沟镇参农  戚国:人参头一年价格这么高,老百姓这块就是说非常高兴。

19年前,戚国带着妻子从山东省青岛市的农村,来到吉林省长白县马鹿沟镇种植人参。然而人参价格多年来却不见上涨,价格最低时每公斤甚至只有10元钱。一年到头,戚国算着扣除肥料、人工后所剩无几的盈余,总觉得无法向背井离乡的妻子交代。从去年开始,人参价格达到了每公斤40多元。今年每公斤更是涨到90元人民币,戚国觉得终于盼来了人参的上扬行情。

吉林省长白县马鹿沟镇参农  戚国:能挣到4万到8万都很知足。

与戚国一样,马鹿沟镇的参农们都盘算着在今年能有不错的进账。姜淑清是这里的种参大户,她对记者说今年人参的收成能超过5万公斤。

吉林省长白县马鹿沟镇参农 姜淑清:明年还没有问题,价格应该是没事。

人参是我国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作为医药和保健食品在我国已有4000多年的应用历史。吉林省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我国栽培人参的主产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参产地。出口数量也占到了国际人参贸易总量的60%以上。种参,成为这片土地上很多家庭祖辈相传的营生。

吉林省抚松县参农 严继贤:我们这的人祖祖辈辈就是靠这野山参来养着我们,靠这大山,没有大山,就长不出野山参,这个确实是咱们的国宝。

被称为“百草之王”的人参,因为含有人参皂苷、多糖、挥发油和微量元素而成为一味名贵的药材。据专家研究,东北人参和韩国高丽参化学成分与含量基本相同,质量和疗效也基本一致。然而,长期以来,由韩国全力打造的“正官庄”高丽参品牌价值却一直在国际市场走俏,价格逐年上升,将吉林人参远远抛在身后。

吉林省参茸办公室主任 张辉:从人参市场的容量看,国际市场大约6000吨左右(销量),我们吉林省占到4000多吨,韩国人参1000多吨,韩国人参在市场流通量不大,但价值高,它在国际市场高出我们大约4到10倍左右的价格。

吉林省抚松县北岗镇人参协会会长 刘德进:咱们人参的品质从内在质量来说,不低于高丽参,还高于他的含量,但是为什么卖不上人家的价,咱们市场太混乱,人家主打品牌就一个品牌,咱们全国各地的品牌太多,统一不起来。

20多年前,吉林人参鲜价格每公斤200多元,跟韩国、朝鲜人参差不多。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由于吉林省对人参生产实行放开经营造成盲目发展产量剧增。激烈地竞争下,一面是不断攀高的人参产量,一面却是逐步下降的生产质量。吉林人参供大于求的矛盾在1989年终于爆发,价格一落千丈,“人参卖出萝卜价”的悲剧就此上演。

吉林省人参商会会长 丁维连:一是忽视了农药和重金属的检测、控制,这样导致农药和重金属在国际市场上检测超标;第二就是咱们盲目生产,盲目扩大,这样接近8千万平方米,遍地开花,造成供大于求;第三就是咱们这些参千家万户做,市场非常散乱。

最近20多年来,鲜参收购价格最低时每公斤只有10来元,虽然价格偶尔有浮动,但抬头的年份终究都是昙花一现,参价一直在低谷中徘徊。为应对萎靡的市场,振兴我国人参产业,2008年末国家标准委发布了11项人参国家标准,此后,吉林省更是实施了“人参振兴工程”。

吉林省长白县农业局副局长 黄泽成:我们就成立个体连办参厂和协会或者是专业合作社,通过这种组织形式把他们组织起来,政府这块呢,主要是通过参业用地指标的批复对他们进行约束,限制产量低的、质量差的用户发展,重点支持产量高、品质好的,逐渐逐渐扩大他们的生产规模。

黄泽成表示,吉林省人参的主产地在抚松县和长白县,长白县的销售价格就是中国人参价格的“晴雨表”。 他认为,政策调控因素是导致今年人参暴涨的原因之一。

【责任编辑:赵鼎】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